她才半岁啊!那个男人,怎么忍心在她最需要丈夫支持、女儿最需要父亲关爱的时候,做出这种事?产后的虚弱、重返职场的压力、照顾婴儿的辛劳……她一直在默默承受,以为这是夫妻共同养育孩子必经的阶段,却没想到,在她奋力划桨时,同舟之人已经凿穿了船底。
她颤抖着拿出手机,屏幕已被泪水模糊。她打开家庭相册,最新一张照片,是昨天早上她出门前拍的:妞妞躺在她的小床上,挥舞着莲藕般的小胳膊,对着她露出一个无齿的、天使般的笑容。
看着女儿纯真的笑脸,李雪的眼泪更加汹涌地涌出。她滑坐在地上,蜷缩起来,像一只受伤的母兽。
第二章 算盘与砝码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旧纸张混合的沉闷气味。李雪独自坐在原告席上,感觉身上的职业套装(她特意翻出了最能显得干练的一套)像一层冰冷的铠甲。
旁听席空荡荡,而被告席上,陈昊和他请来的精明律师并肩而坐,旁边还多了两位面容严肃的老人——陈昊的父母。他们的到场,本身就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这场官司,关乎家族利益。
法官例行公事地宣读案由。对于感情破裂,双方均无异议,过程快得令人心寒。
真正的交锋,始于财产分割。
李雪的诉求很简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是婚后购买的那套两居室公寓(尚有贷款)和存款。
陈昊的律师立刻开始了表演。他出示了一叠复杂的银行流水和一份签于购房时的“借款协议”,声称购房的首付中绝大部分是陈昊父母出的“借款”,并非赠与,要求先从房产现值中扣除这笔高达四十万的“债务”本金及“利息”后再进行分割。
“审判长,这份协议有双方签字,真实有效。我的当事人及其父母为小家付出巨大,如今婚姻无法维系,保护出资方的合法权益是基本的公平原则。”律师言之凿凿。
李雪看着那份突然冒出的“协议”,上面确实模仿了她的签名,笔迹几可乱真。她感到一阵眩晕,当初公婆明明说的是“给你们的”,如今却成了索债的凭证。她愤怒地反驳:“这是假的!我从未签过这样的东西!”
但举证是艰难的。对方准备充分,而她,除了苍白的口头否认,拿不出任何证据。
更让她心寒的是,律师接着出示证据,证明陈昊名下的工资卡在过去半年内,每月发薪后都会有大额资金迅速转向其母亲的账户,美其名曰“代为理财”和“偿还其他债务”。到离婚时,陈昊名下的存款余额,仅剩不足万元。
“鉴于我方当事人目前收入大部分用于偿还家庭债务,且名下几无存款,其实际经济状况堪忧。”律师总结道。
关于孩子,过程却简单得近乎潦草。
法官询问抚养权意向时,李雪虚弱地说:“我可以抚养。”
陈昊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语气轻松:“我尊重法院判决,孩子跟母亲更合适。我工作忙,没有条件直接抚养。”
没有争抢,甚至没有表现出丝毫留恋。女儿,仿佛是一件可以随手递出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