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正面回答,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注意力又被新奇的玩具吸引过去。只有那个小女孩,依旧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放学铃响,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被家长接走。喧闹的教室骤然安静下来。李雪没有立刻离开,她独自一人,拿起抹布,开始仔细地擦拭每一张小小的桌椅。动作缓慢,近乎虔诚。阳光斜照进来,在擦净的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整理着散落的绘本,将歪斜的小椅子一一归位,给窗台的绿萝浇了水。
空气中还残留着孩子们奶香的气息。这里曾是她逃离家庭琐事的避风港,是她价值感的来源。而明天,这里的一切都将与她无关。巨大的失落感如同潮水般漫上心头,让她鼻尖发酸。
最后,她站在教室门口,回头望去。整齐的桌椅,色彩斑斓的墙面装饰,静静躺在架子上的玩具……一切如旧,只是不再有她的位置。她轻轻关上了灯,关上了门,也仿佛关上了自己过去一段重要的人生篇章。
走出幼儿园大门,傍晚的风带着凉意。手机震动,是保姆发来的消息,说妞妞有点拉肚子,问她什么时候能回家,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
李雪加快脚步,几乎是跑向公交站。现实的窘迫立刻取代了离愁别绪。辞职意味着收入中断,意味着下个月的房租、奶粉、保姆工资都悬而未决。那份判决书上每月六百元的抚养费,像一个冰冷的笑话。
公交车摇晃着穿行在渐次亮起的霓虹灯中。李雪靠在窗边,看着窗外流动的城市光影。这个她曾经以为会扎根、奋斗的城市,此刻显得如此陌生而冰冷。她像一叶浮萍,失去了工作的锚,只能被生活的暗流裹挟着,漂向未知的、昏暗的远方。
她回到家,从保姆怀里接过有些蔫蔫的妞妞。孩子闻到妈妈的味道,委屈地在她怀里蹭了蹭。李雪紧紧抱着女儿,感受着那小小身体传来的温热和依赖。
这是她仅有的了。
她吻了吻女儿的额头,低声哼唱起那首《晚安歌》。
只是这一次,不知是在安慰女儿,还是在告别过去的自己。
第四章 深夜的橄榄枝
日子像上紧的发条,在奶瓶、尿布、求职软件和保姆不断暗示要涨工资的抱怨声中,飞速而沉重地旋转。李雪眼下的乌青越来越深,像两团挥之不去的阴霾。她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面试,对方一听说她有个需要按时接送、不能加班的半岁孩子,热情便瞬间冷却,客套地让她“回去等消息”。
积蓄像阳光下的冰块,迅速消融。判决书上那每月六百元的抚养费,陈昊第一次倒是按时打了过来,附言只有冷冰冰的“抚养费”三个字。这笔钱,甚至不够支付妞妞半个月的奶粉。
绝望像潮湿的霉菌,在心底悄然滋生。
这天晚上,刚把因肠绞痛哭闹不休的妞妞哄睡,李雪精疲力尽地瘫坐在沙发上,手机屏幕亮起,是一个备注为“阿杰”的名字发来的消息。阿杰是她几年前一个学生的妈妈,为人活络爽利,因为孩子的关系,对李雪一直印象颇佳。
“雪姐,最近怎么样?听说你从幼儿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