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被噎得满脸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林建不再理会他们,从怀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这是他刚刚找后勤要的。他没有直接画出系统里那些精美绝伦的图纸,那太惊世骇俗了。
他要做的,是“翻译”。
把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用1951年的人能理解和实现的方式,一步步呈现出来。
他趴在一张积满灰尘的木桌上,开始飞快地书写和绘制。
发酵罐的结构、尺寸、材质要求……
空气压缩机和过滤器的设计,如何实现无菌送风……
离心萃取机的转速、角度、物料配比……
他画的不是简单的草图,而是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工程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每一个零件的公差,每一个焊接点的要求,甚至连螺丝的型号都写得清清楚楚。
王总工本来只是抱着胳膊在一旁冷眼旁观,可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就变了。
从最开始的轻蔑,到惊讶,再到凝重,最后,他忍不住凑了过来,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死死地盯着林建笔下的图纸。
作为厂里的总工程师,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图纸的价值。
这些设计,闻所未闻,但又精妙绝伦!每一个结构,都完美地服务于“深层发酵”和“高效分离”这两个核心目的。其设计的巧妙和逻辑的严谨,简直不像是人脑能想出来的。
“这……这是……”王总工的声音都在颤抖。
那五个原本还心怀不满的年轻技术员,也都被吸引了过来,围在桌子旁,看着那些从林建笔下流淌出来的神奇图形,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像是看到了神迹。
林建画完最后一笔,吹了吹图纸上的铅笔末,将厚厚的一沓图纸递给已经完全呆滞的王总工。
“王总工,这是设备清单和图纸。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内,我要在仓库里看到这些设备,哪怕只是个能运转的雏形。”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3.
三天,对于1951年的工业基础来说,要从零开始造出一套完整的深层发酵设备,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王总工拿着那沓厚厚的图纸,找到机修车间的主任老张时,老张的反应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老王,你跟我开玩笑呢?”老张是个满脸油污的山东大汉,嗓门洪亮,他把图纸拍得“啪啪”响,“这是啥玩意儿?离心机?转速每分钟三千转?还要动平衡?咱厂里最好的车床,转速都上不了两千!还有这个发酵罐,要求内壁光滑度达到镜面级别,还要耐高压和酸碱腐蚀,拿啥做?用银子糊一层啊?”
王总工的脸涨得通红,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难度。但他一想到林建那自信到近乎狂妄的眼神,和图纸上那鬼斧神工般的设计,他就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烧。
“老张,这是死命令!”王总工一咬牙,“陈老总亲自下的令!别说三天,就是一天,你也得给我想办法!全厂的资源,你随便调动!最好的车床,最好的焊工,最好的钳工,全都给你!”
老张看着王总工那副拼命的架势,也愣住了。他知道,能让这位四平八稳的总工程师如此失态,这事儿小不了。
“行!”老张把烟头往地上一扔,用脚碾灭,“既然是陈老总的命令,那我老张就是把命搭上,也得把这玩意儿给你弄出来!弟兄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了!抄家伙,跟我干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