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凌晨三点的邂逅
李明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着03:47。这是他第十三次修改代码,颈椎传来的刺痛感仿佛有无数颗微型电池在椎间隙里漏液。
窗外,金融城的霓虹灯依然闪烁不息,那些被程序员们戏称为“数字萤火虫”的光点,此刻在他模糊的视线里扭曲成跳动的光纹。
“又通宵了?”同事小陈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过来,“张经理刚发邮件说晨会要提前,看来今天又别想休息了。”
李明苦笑一下,保存代码关掉电脑。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三个月,自从接手这个金融项目后,他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走出大厦时,凌晨的冷风让他打了个寒颤。雨后的街道像一面黑色的镜子,倒映着这座永不沉睡的城市。他突然想起今天是自己二十八岁生日,却连半个祝福都没有收到——父母在老家,而他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拐进熟悉的巷口,李明意外发现原本关着卷帘门的旧书店竟亮着暖光,改挂了一块枫木招牌——“暖光咖啡馆”。透过玻璃门,可以看见里面错落有致的原木桌椅和生机勃勃的绿植,与门外冷硬的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推门时,檐下悬挂的七枚铜管风铃发出清越的声响,像是在欢迎他的到来。店主正踮脚调整墙面上由废弃光盘拼成的镜面装置,晨曦透过天窗落在她亚麻色围裙上,整个人像被柔光包裹着。
“第一次来?”她转身时露出颈间悬挂的金属吊坠,形状像片微缩的齿轮,“你看起需要点清醒的,但不止是咖啡因的那种。”
李明怔怔点头,视线却被操作台吸引。研磨咖啡豆的机器连着脚踏车改装装置,有个穿校服的男孩正边骑车边背书,磨豆声随着踏板节奏起落。
“这是我们的公益充电计划。”店主将玻璃杯放进水流漩涡造型的木架,“骑车十分钟换一杯饮品,学生们考前复习都爱来这儿。”
当咖啡端上来时,李明发现杯底沉着几粒透明晶石。“这不是装饰。”她笑着指指墙面海报,“这些天然矿石能留存阳光的能量,慢慢释放到饮品里——就像晒过的被子让人安心一样。”
他半信半疑地啜饮一口,竟真的尝到某种不同于糖分的温甜。更奇妙的是头痛渐渐消散,仿佛有涓涓暖流从胃里漫向四肢。他注意到咖啡馆的许多细节:墙上的挂钟是太阳能的,桌椅是用回收材料打造的,就连餐巾纸都是用环保材料制作,边上印着“每一份温暖都在循环”的字样。
“我叫陈静。”店主擦拭着咖啡机,“以前是做环境工程的,后来发现改变世界可以从一个小咖啡馆开始。”
李明忍不住微笑。“我是李明,程序员。每天对着代码,差点忘记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代码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陈静眨眨眼,“你在编织数字世界的脉络,而我在尝试连接现实世界的温暖。”
离开时,李明注意到门口有个小书架,上面放着各种环保书籍和社区居民自制的笔记本。书架旁有个精致的木箱,写着“阳光银行”,里面整齐排列着绑着彩色缎带的移动电源。
走出咖啡馆,他莫名觉得脚步轻快了许多。或许是因为那杯特别的咖啡,或许是因为遇到了一个特别的人。回头望去,暖光咖啡馆在晨曦中像一座温暖的岛屿,在这个冰冷的水泥森林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