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能量的流转

此后七天,李明每天凌晨都会来暖光咖啡馆。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短暂的休憩时光,不仅因为咖啡的香醇,更因为这里独特的氛围。

第三天晚上,他目睹了感人的一幕。穿荧光绿骑行服的外卖员冲进店里,焦急地说:“静姐!西区停电了,充电柜全部离线!”他头盔下的额角闪着汗水的光,整个人显得焦躁不安。

陈静立即从柜台下拖出个藤编篮子,“橙色标签是满电的。”她抽出一个塞给外卖员,动作娴熟而自然。外卖员接过时,李明分明看见这个年轻人突然红了眼眶。

“谢谢静姐,这些充电宝救了我的急。今天还有几十单要送,手机没电就全完了。”

后来李明才知道,这家咖啡馆的地下室藏着整个社区最大的民间充电站。陈静收集客人闲置的充电宝,请隔壁五金店老板改装成太阳能充电装置。每当城市电网出现波动,这些被阳光充满的能量容器就会流向快递员、独居老人和流浪动物救助站。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能量的中转站。”某个加班后的深夜,陈静对李明说。蒸汽从金属管口喷出,在她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就像这些咖啡豆,经过烘焙唤醒,通过研磨释放,最后在冲泡中完成转化。”

她突然把李明的手按在正在工作的磨豆机上,震颤从指尖传来,“感觉到了吗?这种震动频率。万物都在振动,都在传递能量。”

李明触电般缩回手,却在那一刻注意到咖啡馆墙面由废旧电路板拼贴的装饰画。无数个金色线条在射灯下构成流动的脉络,宛如被具象化的城市能量流向图。

李明开始用新的视角观察这座城市。早餐摊的鸡蛋灌饼铛总对着东方,摊主老王笑着说:“这样吸收晨光的饼更酥脆,客人都说好吃。”写字楼保洁阿姨用抹布擦拭绿植叶片,念叨着“擦亮的叶子能多换些新鲜空气”。

甚至在办公室里,他也开始留意同事们的状态。总穿深色西装的张经理像块贪吸热量的沥青,把团队气氛都压得沉甸甸的。而新来的实习生小杨总带着小盆栽上班,淡绿色多肉在显示器旁舒展开,连工作效率都比别的组高。

有一天,陈静带李明参观了咖啡馆的地下室。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简直是个小型能源站:太阳能充电站、雨水收集系统、甚至还有用废旧自行车改装的发电装置。

“这些是社区居民一起搭建的。”陈静骄傲地说,“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工作坊,教大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创造新能源。”

李明抚摸着一台用老式缝纫机改装的发电机,突然想起祖母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时光在这个空间里仿佛完成了奇妙的循环,旧物焕发新生,能量在不停流转。

第三章 危机的警示

项目截止前夜,李明发现同事陈默的工位亮着诡异的红光。这个总穿深灰衬衫的架构师正在用紫外灯照射办公桌,消毒灯管在键盘上投下蛛网状的阴影。

“负能量会寄生在电子设备里。”陈默突然开口,声音像生锈的轴承,“上周产品经理在这台电脑改过需求。”他指缝间夹着的天然水晶正将红光折射成七种颜色,像把棱镜刺进李明的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