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晨会,李明亲眼看见陈默把项目文档摔在总监面前。纸页散开时,他注意到每张A4纸边缘都用红笔画着古怪的符文。“你们在代码里埋的雷...”陈默的咆哮突然卡壳,整个人像被拔掉电源的机器人般直挺挺倒下。
急诊医生说这是长期压力导致的应激性休克。在去医院的路上,出租车收音机正播放光伏电站并网的新闻。“知道为什么医院要铺浅色地砖吗?”陈静突然问,手指划过车窗上凝结的雨滴轨迹,“浅色材料能反射正能量,而深色会吸收负能量...”
在医院里,李明看到陈默躺在苍白的病床上,身上连着各种监测设备。他的妻子红着眼睛说:“他已经三个月没好好休息了,总是说项目压力大,要在家里也做消毒...”
这一刻,李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如果不是遇见陈静和她的咖啡馆,他可能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陈静轻轻握住陈默妻子的手,“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在住院部走廊,李明看见护士站的永生花盆里藏着几块太阳能板。陈静说那是儿科病房孩子们组装的“情绪转化器”,能把哭闹声转成舒缓音乐。他们路过复健中心时,有个老人正在阳光下练习行走,他的钛合金关节把光斑反射到墙上,形成一串跳动的光点。
“看,就连医疗设备也在吸收和转化能量。”陈静轻声说,“这个世界处处都是能量的流动,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它和谐共处。”
第四章 转变的开始
冬至日那天,项目演示会再次出现危机。张经理负责的核心模块突然崩溃,他当场摔碎平板电脑。碎屏如蛛网般裂开时,李明看见他西装内衬缝着密密麻麻的磁石——据说能“吸收贵人运”,此刻却让所有电子设备集体失灵。
“他在用错误的方式寻求力量。”深夜加班时,陈静送来一壶紫苏梅子茶。茶水注进杯子的瞬间,窗台的风车草突然无风自动。“有些人像黑洞,拼命吸取却越掏越空;有些人像太阳,自然照耀万物生长。”
李明忽然想起老家屋檐接雨的陶缸。祖母总说经过陶土渗透的雨水更甘甜,如今他才明白那是物质在与能量相互转化。他打开项目代码,重新编写了数据流动模拟程序——不再追求压榨性能,而是像疏导水流般让信息自然流转。
李明开始尝试将咖啡馆的理念融入工作。建议公司布置更多绿植,倡导节能减排,甚至组织同事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令他惊讶的是,这些改变反而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小杨兴奋地告诉他:“李哥,自从办公室多了这些植物,我感觉每天上班都有精神了!”就连总是板着脸的张经理,也在某天早晨对着窗台上的多肉露出了罕见的微笑。
最让李明感动的是,同事们开始自发组织“绿色午餐”活动,每个人带一份自制健康餐食,分享节能生活的小窍门。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融洽,仿佛每个人都成了能量的传递者。
第五章 光明之夜
圣诞夜,全城意外停电,暖光咖啡馆却成了最温暖的所在。居民们自发带来各种发光物件:孩子的手工星星灯,老人的暖手陶瓷炉,甚至有人搬来婚纱店淘汰的光纤幕布。李明和陈静在屋顶架起棱镜,将月光折射成七彩洒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