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红色警报
2025年10月3日,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控大厅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
“距离火星最近点还有30秒。”操作员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指节因为紧握操纵杆而泛白。巨大的环形屏幕上,那颗被命名为3I阿特拉斯的星际天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逼近红色星球,表面覆盖的暗黑色尘埃在太阳照射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行星科学部主管伊芙琳·罗斯博士站在观测台前方,白大褂的袖口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褶皱。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屏幕右下角的实时数据框上——相对速度每秒59.8公里,最近距离2798万公里,轨道倾角0.3度,几乎与火星黄道面完美重合。这些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她视网膜阵阵发痛。
“光谱分析有新结果吗?”她侧头问向身后的助手。
年轻的物理学家马克飞快敲击键盘,全息投影屏上瞬间炸开无数彩色谱线:“二氧化碳占比81.3%,水分子10.2%,剩余成分……”他突然顿住,手指悬在半空,“博士,这里有异常。在1.2微米波段出现强吸收峰,这不是已知矿物质的特征谱线。”
伊芙琳快步上前,指尖划过那些跳动的绿色波纹。二十三年的科研生涯里,她见过陨石的硅酸盐谱线,看过彗星的冰升华特征,却从未见过如此规整的吸收模式——就像有人用精密仪器刻意雕琢过。
“把数据发送给全球联合观测网。”她按下通讯器,“特别标注异常谱段,请求欧洲南方天文台和中国FAST确认。”
话音未落,主屏幕突然剧烈闪烁。原本稳定的阿特拉斯影像开始分解成无数像素块,边缘泛起刺眼的蓝光。
“怎么回事?”伊芙琳抓住操作台边缘,感觉心脏猛地沉向腹腔。
“信号干扰!”马克的声音变调,“是从阿特拉斯本身发出的定向电磁波,频率正在快速攀升……”
观测大厅的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在三秒后亮起,将所有人的脸映照成惨绿色。备用电源启动的嗡鸣声中,屏幕重新亮起,却只剩下一片雪花噪点。
“失去追踪信号!”
“深空网络接收端全部过载!”
“火星轨道器传回最后一帧图像!”
混乱中,副主管将一张放大的图片推送到中央屏幕。画面里,阿特拉斯的彗发边缘正喷涌出数十道淡蓝色的离子流,它们没有像普通彗星那样沿轨道向后延伸,反而逆着太阳风的方向,笔直地刺向火星大气层。
伊芙琳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喷流的轨迹太过整齐,仿佛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在红色星球的晨昏线上划出精准的平行线。
“计算那些喷流的落点。”她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让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
马克颤抖着输入参数,三维火星模型上很快浮现出七个红色标记点。当看清这些点的分布时,伊芙琳倒吸一口冷气——它们均匀分布在火星赤道带,恰好覆盖了所有已知的地下冰层区域。
“罗斯博士!”通讯器里传来紧急呼叫,是位于智利帕瑞纳天文台的同事,“我们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调制信号,像是……某种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