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标系里的尘埃
九月,榕城。
空气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压下来,挤出的每一滴都是黏腻的燥热。高三(2)班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切割着浮在光柱里密密麻麻的粉尘,也切割着林森昏昏欲睡的神经。
物理老师陈建国正在讲台上讲解着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压轴题,他的声音像是从一台老旧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单调、枯燥,带着沙沙的电流声。
“……所以,当粒子进入磁场B2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我们要先联立公式(1)和(2),求出粒子此时的速度v……”
林森的笔尖悬在草稿纸上,面前是一团乱麻般的辅助线和公式。他已经盯着这道题整整十五分钟了,大脑仿佛一团被揉捏过度的浆糊,混沌不堪。他能听懂老师说的每一个字,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他无法破译的密码。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越过前方两个同学的后脑勺,精准地降落在夏晚晴的背影上。
她坐得笔直,像一株挺拔的小白杨。阳光透过玻璃窗,给她柔顺的马尾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她的校服衬衫永远洗得干干净净,领口洁白。此刻,她正专注地听讲,时不时低下头,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她的动作轻盈而流畅,带着一种林森无法企及的从容。
林森的心跳漏了一拍,随即被一阵更深的无力感攫住。
人和人的差距,大概就像坐标系里的点。有些人,比如稳坐年级第一的班长高阳,生来就在第一象限的顶端,光芒万丈。有些人,比如夏晚晴,也在一个令人羡慕的高度,聪明、高效,游刃有余。而自己,林森苦涩地想,可能只是原点附近的一粒尘埃,无论向哪个轴线奋力挪动,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他不是不努力。
他的闹钟永远定在清晨五点半,宿舍楼道还是一片死寂时,他已经就着走廊的应急灯开始背英语单词。晚自习后,他会留在教室继续“加餐”到十一点半,宿管阿姨每次锁门时,看到他都会无奈地摇摇头。他的书桌上,练习册和卷子堆成了两座小山,只有中间留出一条狭窄的“峡谷”供他伏案。同桌换了好几个,都抱怨他的书“侵占领土”。
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场名为“高考”的战争里,像一个最虔诚的苦行僧,信奉着“努力”这唯一的真理。
可结果呢?
上周的数学测验,他熬了两个通宵,刷完了整本《难题精粹》,依旧只考了105分,在班级里不上不下。而高阳,据说考前一晚还在打篮球,轻轻松松拿了148。
“林森。”
陈建国冷不丁地一声点名,像一颗石子投入沉寂的湖面。
林森一个激灵,猛地站了起来,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全班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朝他看来,其中也包括……夏晚晴。她回过头,清澈的眼眸里带着一丝关切。
林森的脸“轰”地一下烧了起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道题的第二问,你来分析一下解题思路。”陈建国的语气里没什么情绪,但林森能感觉到那平静表面下的不耐烦。
“我……我认为……”林森张口结舌,大脑一片空白。他看着黑板上那个复杂的图形,感觉那些粒子、电场线、磁感线全都活了过来,在他眼前飞舞、旋转,嘲笑着他的愚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