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出什么事了?”萧景琰猛地站起身,心里咯噔一下。
“监察御史大人派人来报,太原驿站的粮食……少了两千石!”小太监声音发颤。
萧景琰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他快步走到小太监面前,厉声问:“怎么少的?监察御史干什么去了?”
“御史大人说,粮食是昨夜少的,驿站的门没被撬,看守的兵丁也都被迷晕了。他怀疑是内部人干的!”
“内部人?”萧景琰眼神一冷,“传旨,让监察御史立刻彻查此事!另外,让沈从安带着工部的人去太原,把驿站的‘安保系统’好好检查一遍!”
“安保系统?”李德全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这又是个新词儿。但他不敢问,赶紧记下旨意,转身就往外跑。
萧景琰回到龙椅上,手指紧紧攥着扶手。两千石粮食,够一千灾民吃一个月,就这么没了?他明明安排了监察御史,设了公示牌,怎么还会出这种事?难道是他的“监管机制”有漏洞?
午时刚过,周怀安就急匆匆地进了宫。他听说粮食失窃的事后,吓得脸色都白了:“陛下,这可如何是好?第二批粮食还没出发,要是再出事……”
“慌什么!”萧景琰喝止了他,“现在不是慌的时候,是要找出问题所在。周尚书,你跟朕说说,这批粮食从南方运到太原,经手了多少人?”
周怀安赶紧报了一串名字,从粮船押运官到驿站管事,一共十二个人。
萧景琰拿过纸笔,把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记下:“这些人都得查。另外,你立刻让人把粮食运输的‘流程’画出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经手人,都不能漏。”
“流程?”周怀安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陛下说的是运输的步骤。他赶紧应道:“臣这就去办!”
接下来的三日,萧景琰几乎没合眼。他一边等着太原的消息,一边对着周怀安送来的“流程表”反复研究。他发现,粮食运到驿站后,虽然有监察御史清点,但夜间看守的兵丁归地方总兵管,御史根本管不动——这就是漏洞!
“原来如此,权责不清,必然出问题。”萧景琰拍了下桌子,心里有了数。
第四日清晨,监察御史的奏折终于送到了。奏折上说,粮食是驿站管事和地方总兵勾结偷的,他们把粮食卖给了当地的粮商,打算等赈灾结束后再把银子分了。现在人已经抓了,粮食也追回来了大半。
萧景琰看完奏折,脸色没缓和多少。他传旨,将驿站管事和地方总兵就地斩首,家产充公用于赈灾。另外,让沈从安重新制定驿站的看守制度,夜间看守的兵丁改由监察御史调遣,实现“权责统一”。
“权责统一……”李德全在一旁小声念叨,努力把这个新词儿记在心里。
午时,沈从安从太原回来了。他进了养心殿,先是汇报了粮食失窃的处理结果,然后躬身道:“陛下,臣检查了驿站的安保……哦不,是看守情况,确实有很多漏洞。臣已经让人加固了围墙,加派了岗哨。”
“光加固围墙不够。”萧景琰摇摇头,“沈尚书,你组织人手,给每个驿站都装‘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