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10-03 04:59:59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高呼。

“众卿平身。”萧景琰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例行的朝议开始了。先是吏部奏报官员考核,接着是刑部汇报刑狱案件,萧景琰都按原主的记忆一一应答,没出什么差错。直到户部尚书周怀安出列,躬身道:“陛下,昨日您吩咐的西北调粮之事,臣已办妥。南方粮船今日启程,陆路快运也已安排妥当。只是……”

“只是什么?”萧景琰追问。

“只是驿站修缮需耗费银两,工部估算下来,需白银十万两。可户部库中空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啊。”周怀安说着,额头渗出了汗珠。

这话一出,大殿里顿时安静下来。谁都知道户部没钱,可十万两不是小数目,总不能让百官捐吧?

张敬之往前站了一步,慢悠悠地说:“陛下,驿站修缮固然重要,但国库空虚也是实情。依老臣之见,不如暂缓修缮,先把粮食运过去再说。”

“暂缓?”萧景琰挑眉,“张首辅,粮食运到驿站要是被人克扣了,你负责?还是周尚书负责?”

张敬之没想到新帝会当众反问,愣了愣才道:“陛下,朝廷自有律法,谁敢克扣赈灾粮,便是死罪。”

“律法?”萧景琰轻笑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去年江南水灾,律法没说不能克扣吧?结果呢?灾民饿死三万,粮官家里却堆满了米粮。张首辅,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监管机制’,再好的律法也是废纸一张!”

“监管机制?”张敬之皱起眉头,这词儿比昨天的“闭环管理”还拗口。他活了六十多岁,读遍圣贤书,从没听过这么古怪的说法。

不光是他,满朝文武都在底下窃窃私语,一个个满脸困惑。有几个年轻的翰林学士甚至偷偷拿出纸笔,想把这新词儿记下来。

萧景琰知道又得解释,耐着性子说:“所谓监管,就是派人盯着粮食运输的每一步。朕打算让监察御史带队,跟着粮队走,每日上报粮食数目。再让地方官在灾民聚居地设‘公示牌’,把每日放粮多少、受益多少人都写上去,让灾民自己盯着。”

“公示牌?”这次开口的是礼部尚书王仲书,他皱着眉头,“陛下,此举怕是不合礼制吧?灾民皆是草莽,岂能让他们盯着朝廷官员?”

“礼制?”萧景琰脸色沉了下来,“礼制能当饭吃?能救灾民的命?王尚书,你要是觉得礼制重要,不如去西北跟灾民说说,让他们饿着肚子讲礼制!”

王仲书被怼得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萧景琰扫了眼百官,继续道:“十万两银子,朕来想办法。沈尚书,驿站修缮你得抓紧,这是‘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必须在十日之内完工。”

“项……项目?”沈从安差点咬到舌头,这陛下的新词儿是越来越多了。他赶紧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定当全力以赴。”

朝议继续,可百官的心思都不在奏报上了。他们满脑子都是“监管机制”“公示牌”“项目”这些新词儿,互相用眼神交流着困惑。张敬之站在队列里,手指捻着胡须,眼神深沉——这位陛下,似乎越来越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