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安咳嗽一声,试探着问:“陛下,恕臣愚钝,不知‘物流效率’是……”
“就是运粮的速度!”萧景琰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言,赶紧圆了话,“朕是说,漕运太慢,就没有别的法子?比如走陆路,用马车快运?”
周怀安苦着脸摇头:“陛下,陆路崎岖,车马损耗极大,运十石粮得耗三石,太不划算啊。”
“损耗是难免的,但总比让粮食烂在南方强!”萧景琰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沈尚书,你让工部立刻组织工匠,把京城附近的废弃驿站修一修,作为中转站。每个驿站安排专人登记粮食出入,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每一粒粮都能到灾民手里。”
“闭环管理?”沈从安这下是真懵了,“陛下,这‘闭环’……是何意?”
萧景琰噎了一下,总不能说这是现代项目管理的词儿。他想了想,换了个说法:“就是粮食从出发到入库,每一步都要记账,经手人签字画押,出了问题直接找责任人。谁要是敢克扣,朕砍了他的脑袋!”
这话里的杀气让两个老臣打了个寒颤,再不敢追问那些新词儿。周怀安忙躬身道:“臣遵旨,这就去安排调粮。”
沈从安也跟着应下:“臣这就带人修驿站,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两人退出去的时候,脚步都比进来时快了些。走到养心殿外,沈从安才压低声音问:“周大人,陛下今日说的那些词儿,你听过吗?”
周怀安摇摇头,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没听过。但陛下说的法子,倒也有些道理……就是这说话的口气,跟从前大不一样了。”
沈从安叹了口气:“但愿是陛下开窍了吧。只是这新词儿,往后怕是得慢慢琢磨了。”
两人走远后,李德全端着一碗小米粥走了进来:“陛下,您要的流食来了。”
萧景琰接过粥碗,小口喝着。刚喝了两口,就见李德全欲言又止的样子,忍不住问:“有话就说。”
“陛下,”李德全小心翼翼地问,“方才您说的‘闭环管理’,是不是太医院说的‘谨守流程’的意思?”
萧景琰一口粥差点喷出来,勉强点点头:“差不多吧。”
李德全心里松了口气,暗自记下这个新词,琢磨着回头得跟太医院的人打听打听。他哪里知道,自家陛下嘴里的新词儿,还多着呢。
萧景琰喝完粥,靠在龙榻上闭目养神。他知道,今天这只是开始。要在这个时代活下去,还要活得好,就必须用现代知识撬动这个腐朽的王朝。只是这些新词儿,怕是要让满朝文武头疼好一阵子了。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龙榻前的金砖上,映出点点金光。萧景琰睁开眼,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不管前路多难,他都得走下去——毕竟,他现在是大靖的皇帝了。
第二章 朝堂惊语,“项目”难办
辰时正,太和殿的朝钟准时敲响。
文武百官按品级排好队伍,鱼贯而入,躬身行礼时衣袂摩擦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里此起彼伏。萧景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底下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脸——左边站着的是首辅张敬之,花白的胡子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却藏着老谋深算;右边是兵部尚书赵烈,武将出身,腰间的佩剑还带着沙场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