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02室的秘密
李明第一次给302室送外卖时,是个暴雨倾盆的夏夜。楼道声控灯接触不良,忽明忽暗的光线里,他抱着湿透的外卖箱站在门前,按响门铃后听见屋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防盗门只开了一道十厘米的缝,昏黄的灯光从门缝漏出来,映出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戴着灰色毛线手套,指尖有处磨损的破洞。对方接过那份加了双份糖的热豆浆时,指尖几乎没碰到他的手,“谢谢”两个字轻得像雨丝擦过玻璃。门在他转身下楼前就“咔嗒”一声合上,全程没见到屋内任何景象。
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模式,成了302室的固定剧本。冬季最冷的那天,李明提着保温袋里的羊肉汤上楼,门缝里递出的手换了副深蓝色皮手套,手套边缘沾着点白色粉末,像没擦干净的雪。“汤要热的,别洒了。”男人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沙哑,每次都只说这几个字。李明后来发现,这位客户的点餐时间永远固定在晚上10点17分,餐品也只有三样轮换:加双糖的热豆浆、不加葱的羊肉汤、配碧螺春的小笼包——全是需要现做的热食,仿佛在刻意维持某种“温度”。
最后一次送餐那天,李明记得格外清楚。9月8日,秋分前的傍晚,空气里有桂花的甜香。他提着刚蒸好的小笼包和热碧螺春走到302室门前,习惯性抬手按门铃,却发现门没关严——虚掩着一道两指宽的缝,暖黄色的光从缝里溢出来,在楼道的水泥地上投出模糊的光斑。这是三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他犹豫着敲了敲门,没人应答。门缝里飘出熟悉的碧螺春香气,比平时更浓郁。李明的心跳突然加快,他轻轻推了推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视线越过门缝,能看见客厅的一角:褪色的米色沙发,墙上挂着幅看不清内容的油画,还有一张原木色书桌——桌上放着个白瓷茶杯,杯壁凝着细密的水珠,袅袅热气正从杯口升起。
那杯茶的温度,李明后来在心里算了无数次。水珠的形态和蒸发速度告诉他,水温至少还有70℃,泡的正是客户常点的碧螺春,茶叶舒展的程度像刚冲好不到五分钟。可桌上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任何能显示时间的东西。最奇怪的是书桌抽屉半开着,露出里面一沓泛黄的纸张。
就在他准备出声询问时,眼角余光瞥见门下的缝隙里卡着什么。蹲下身一看,是半张被撕过的纸条,边缘毛糙,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一行字:“2025年9月8日,第三次校准……”后面的字迹被撕掉了,只剩下墨水洇开的痕迹。李明的手指刚碰到纸条,楼道的声控灯突然灭了,黑暗中,他听见屋内传来极轻的“滴答”声,像是什么东西在倒计时。
他猛地站起身,后退两步撞在楼梯扶手上。再看那扇门时,它依然虚掩着,暖黄的灯光和碧螺春的香气还在,但桌上的热茶似乎……比刚才更烫了些。杯壁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桌面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天花板上摇曳的灯光,像一片凝固的星空。
2 来自过去的订单
订单详情与平台异常
李明盯着手机屏幕上突然弹出的外卖订单通知,指尖还残留着刚熄灭的烟头烫出的灼痛感。凌晨两点十七分,这个本该显示"今日无订单"的界面,此刻却躺着一条刺眼的待配送信息——下单人是他自己的名字,收货地址却是早已拆迁的童年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