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所愿。”老板平静地取出一个造型古朴的沙漏,里面的沙砾是奇异的蓝色。“请闭上眼,集中精神回想您要改变的那个时间点。同时……在心底交出您的‘代价’。”
林娜闭上眼,泪水滑落。她拼命回想陈暮出门前的画面,同时,一段记忆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那是他们确认关系后第一次旅行,在海边,夕阳把天空染成瑰丽的紫色,陈暮笨拙地给她拍照,她笑得毫无形象……那是她感受到的、最纯粹、最毫无保留的幸福。
她在心中默念:我用这段记忆,换他回来。
沙漏倒转。蓝色的沙开始流动。
的,我们继续。
3、第二次
失忆后的生活,像一幅褪了色的油画。色彩、轮廓、情感,都隔着一层毛玻璃。陈暮成了林娜的全职向导和翻译,试图将支离破碎的世界拼凑给她看。
他带她去看她曾经设计的建筑——那座获得业内赞誉的市立图书馆。流线型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路人投来欣赏的目光。陈暮讲述着她当年如何与固执的甲方据理力争,如何熬夜修改方案。
林娜仰头看着,眼神里只有陌生。“很漂亮。”她客观地评价,像在评论一件与己无关的艺术品。她感觉不到丝毫的成就感,更无法理解那个为了理念据理力争的自己。
那个在图纸上挥洒才华的林娜,仿佛已经和那段被遗忘的记忆一起,彻底消失了。
陈暮眼底的光,黯淡了一分。
他又带她回父母家吃饭。饭桌上,母亲小心翼翼地为她夹菜,父亲努力找着轻松的话题,但气氛始终凝结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
林娜能感觉到那种刻意的亲近,却无法回应。她甚至记不起母亲做的菜的味道,尽管陈暮说那是她以前最爱吃的。
饭后,母亲偷偷抹眼泪,对陈暮说:“只要她人好好的,记不记得……都没关系。”可陈暮知道,关系太大了。眼前的林娜,是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美丽躯壳。
他爱的那个倔强、敏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子,正在他眼前一点点消散,而他无能为力。
唯一让林娜产生微弱波动的,是“倒带咖啡馆”。她几次提出想去坐坐,都被陈暮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他的过度紧张,反而加深了林娜的怀疑。那个地方,那个神秘的老板,一定是关键。
第一次倒带成功后,林娜沉浸在失而复得的狂喜中。她成功阻止了陈暮走那条致命的山路,选择了一条更安全的国道。陈暮平安归来,带着他承诺的星空照片。一切完美得不像真的。
但代价很快显现。那天晚上,陈暮兴奋地拿出他获奖的摄影集,指着一张照片说:“看,这是我们定情的地方,那片芦苇坡,你还记得吗?”
林娜看着照片,夕阳下的芦苇如金色波浪。她应该记得的,那里有初吻,有心跳加速的告白。可她的脑海里,只有一片空白,伴随一种轻微的、类似晕眩的失落感。她勉强笑了笑,说:“很美。”
陈暮察觉到了她的异样,但没有追问。他以为她只是累了。
然而,隐患已经埋下。一周后,林娜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以往,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光一闪的直觉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