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模糊的想法逐渐成型。
契机出现在一次林晓硬拉着我去的行业交流酒会上。我本不想去,但拗不过她的热情。穿着简单的黑色小礼裙,化着淡妆,我在人群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荞荞!这边!"林晓眼尖,远远就看到了我,兴奋地招手。
我走过去,看到她身边还站着一个人。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身形挺拔,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气质沉稳儒雅,带着成功人士特有的自信和从容。
他转过身,看到我时,眼中明显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纪归荞?好久不见。"他伸出手,声音低沉悦耳。
我愣了一下,才认出眼前这张褪去了青涩、变得更加成熟英俊的脸。"徐朗学长?"我有些意外。
"是我。"徐朗笑着,主动与我握手。他的手干燥温暖,力道适中。"晓晓说你会来,我还以为她开玩笑。这么多年,你一点没变。"他目光真诚,带着恰到好处的欣赏。
林晓在旁边挤眉弄眼:"我就说吧!学长还记得你呢!"
寒暄了几句。徐朗很自然地询问我的近况。我简单提了句刚辞职,在休息调整。他也没有追问,只是温和地表示理解,并分享了一些他当初创业初期压力巨大时如何自我调节的心得。
交谈很舒服。他没有过分的热情,也没有刻意的疏离,保持着老朋友重逢的礼貌和分寸感。话题也围绕着行业动态、市场趋势这些中性内容,偶尔夹杂一些轻松的回忆。
酒会快结束时,徐朗递给我一张名片。"归荞,听说你在考虑做点事情?如果有需要,或者想找人聊聊想法,随时给我电话。"他笑容温和,"别的不敢说,在本地商圈,我多少还能认识几个人。"
我接过名片,材质考究。"谢谢学长。"
"叫我徐朗就行。"他笑了笑,"保持联系。"
他离开后,林晓立刻凑过来,激动地摇晃我的胳膊:"怎么样怎么样!我就说徐朗学长对你有意思吧!他刚才看你那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别胡说。"我无奈地拍开她的手,看着手里的名片,"人家就是客气一下。"
"切!他那种大忙人,对谁客气过?"林晓撇撇嘴,"反正我看有戏!荞荞,抓住机会啊!这种优质股现在可不多见了!"
我笑了笑,没接话。心里想的却是徐朗刚才不经意提到的一个点:现在市场对高品质、有调性的线下空间需求在增加,尤其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细化服务。
这个念头,和我之前模糊的想法重合了。
我决定开一家店。不是普通的咖啡馆或者花店,而是一个复合空间——融合了精品咖啡、独立设计书籍、小众艺术展览和一个小型的共享工作区。它必须安静,有格调,像城市喧嚣中的一方绿洲,吸引那些需要独处、需要灵感、或者需要片刻逃离的人。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归处"。
这个想法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我开始疯狂地做市场调研,看场地,查资料,做预算。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干劲。这种为自己梦想努力的感觉,久违了,也令人着迷。
看场地看了大半个月。市区核心商圈租金高得吓人,偏一点的地方人流又不行。我有点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