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美的囚笼
林晚照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份永远在修改的PPT。色彩、字体、动画效果都必须精准无误,因为唯一的评审——她的母亲苏明珠女士,拥有一双能洞察任何瑕疵的锐利眼睛。
此刻,是晚上十一点。城市的霓虹透过公寓的玻璃窗,在她疲惫的脸上投下恍惚的光影。电脑屏幕上,标题为“个人五年发展规划与现状评估”的PPT停留在第10页。这一页的标题是“家庭与生活平衡”,下面却空空如也,只有一个闪烁的光标,像极了她在感情世界里的茫然。
手机尖锐的铃声划破了寂静。屏幕上“妈”这个字,像一颗精准投掷的催泪弹,让她的胃下意识地抽搐了一下。她深吸一口气,挂断,指尖飞快地在微信对话框里打字:“在加班,妈。有个急活儿,晚点说。”
“晚点”,这个词汇是她惯用的缓冲地带。通常意味着在她攒足勇气,编织好一套无懈可击的“近况汇报”之后。她的母亲,苏明珠女士,是一位活的“人生标准器”。在苏女士的词典里,女儿林晚照的人生应该像她精心烹制的红烧肉一样,色泽红亮,火候精准,甜咸适中,不容一丝偏差。29岁,名校毕业,国际公司中层,有房(虽背负百万贷款),有车(十万代步),下一步必须是:一位家境优渥、事业有成、拿得出手的丈夫,紧接着是一个在计划内出生的孩子,完成这一切的黄金期限是三十岁之前。
然而,冰冷的现实是:这套被母亲时常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房”,是城市边缘一套45平米的孤寂公寓,每个月的房贷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那辆“车”,是为了应对频繁前往郊区见客户而不得不添置的负资产,加油和保养的费用让她肉疼。至于丈夫?三个月前,她刚结束一段三年的恋情,原因俗套得让她在母亲面前难以启齿——男友周磊在分手时说:“晚照,你很好,但你活得像你妈的一个精密项目。我感受不到‘我们’,只有你和她设定的‘人生KPI’。我累了。”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破了她努力维持的、看似饱满的气球。
每次回到母亲那个一尘不染、布置得如同样板间的家,都让她感到一种温柔的窒息。苏女士会从她的发型(“这个颜色太跳了,不够稳重”),挑剔到她鞋跟的高度(“这么高,走路不方便,对脚踝不好”),从她的年终奖数额(“隔壁王阿姨的女儿今年奖金翻倍了”),关切到她骨盆的形状是否利于生育(“我认识个老中医,调理这个很拿手”)。晚照知道,这背后是爱,是母亲用她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在保护她,避免她行差踏错。但这爱,密不透风,勒得她快要窒息。她就像母亲精心培育的一盆盆景,每一根枝条都被铁丝牢牢固定,朝着预设的方向生长,失去了野蛮生长的可能。
2 风暴前的平静与暗流
这个周六的例行家庭聚餐,气氛从一开始就有些异样。
餐桌上依然摆着晚照爱吃的糖醋排骨、清蒸鲈鱼,但母亲苏明珠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边布菜边事无巨细地询问晚照的工作和人际交往,而是沉默地吃着饭,眼神偶尔飘向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