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车间后墙的巨大显示屏上。
屏幕分了左右两栏:左边是核心生产数据,绿色的柱状图显示 “改造后生产线能耗降低 18%”,红色的折线图标注 “零件合格率从 82% 跃升至 99.5%”,数据每五分钟刷新一次,旁边还配了小图标 —— 能耗下降的图标是一片绿叶,合格率上升的图标是一枚金色的对勾;
右边则是工人收入关联数据,蓝色的表格清晰列着 “车间月均计件工资总额增长 42%”“AI 技能认证通过率 89%(认证后人均薪资上浮 28%)”,表格下方用小字标注 “数据来源:车间智能考勤系统”。
这是林默花了两周时间设计的生产数据模块,让工人们能更好更直观的看到优质产能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他上周登录区里 “政企数据共享平台” 提交算力券核销申请,平台侧边栏弹出 “区域经济监测” 窗口,里面同步了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机械厂所在的南华街道,近三个月餐饮订单量环比增长 19%,家电数码产品零售额提升 21%,数据时间轴正好和车间工人薪资增长的时间段重合。
他特意把两组数据做成了 Excel 表,存在手机里,表格里 “工人薪资增长 35%” 与 “周边消费增长 21%” 的对应曲线,像两条手拉手的线,印证着他的猜想。
“当初我还怕学不会这玩意儿呢。”
张叔的声音拉回了林默的思绪,他指着机床旁的操作手册,手册封面上贴着张便利贴,上面是林默手写的 “简易操作步骤”:1. 点击屏幕 “启动” 按钮;2. 放置零件至定位台;3. 点击 “开始检测”,等待绿灯亮起。
“你把步骤写得跟买菜清单似的,我这老花眼都能看明白。”
张叔笑着说,手指在触摸屏上点了下 “开始检测”,两个视觉镜头立刻亮起红光,对着零件扫描,两秒后屏幕跳绿灯,“合格” 两个字闪了闪。
看着满脸笑容的张数,林默想起改造初期的困难。
刚确定要装智能传感器时,采购部的老刘就攥着张皱巴巴的报价单找上门,指腹在数字上反复划拉:
“小林,你看这账 —— 进口传感器要 8000 块一个,国产新的标价 6000,二手的才 3000。咱们改造预算紧,能省就省点,二手的凑合用呗?”
说着还把报价单递到林默眼前,上面 “二手国产传感器 3000 元 / 个” 的字样用圆珠笔圈了圈,旁边还写着 “货期 3 天” 的小字。
林默没急着反驳,从抽屉里翻出一叠打印好的政策文件,最上面是省工信厅《人工智能设备采购补贴政策》的复印件。
他用红笔在 “补贴标准” 那页画了横线:“老刘,你看这条 —— 进口传感器补贴 40%,国产达标传感器补贴 50%,但二手设备不在补贴范围内。”
他拿过计算器,指尖在按键上敲得飞快,“国产新传感器原价 6000,补贴 50% 就是 3000,实际咱们只花 3000;二手的虽然也是 3000,但一分补贴没有,而且你再看这个。”
林默又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检测报告,是前几天特意带老刘去区科技局做的 ——
李工用激光校准仪测了二手传感器的精度,报告上 “最大误差 0.035mm” 的数字用红笔标了重点。
“咱们给新能源汽车厂商供货,要求精度必须在 ±0.01mm 以内,这二手的误差超了三倍多,装上去就是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