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头七那天,我在他老房子阁楼的木箱里,翻出了本写满 “每月 15 号喂窗台上的花” 的日记。
我把房子翻了三遍,窗台只有半指厚的灰,连片花瓣都没有。
更怪的是,收拾爷爷遗物时,我在他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了半袋发霉的小米 —— 殡仪馆的人明明说,入殓时衣服口袋是空的。
明天就是 15 号,我盯着窗台,突然想起爷爷下葬前,太平间里他的手,指节是弯的,像是死前攥着什么东西。
爷爷到底在喂什么?这从坟里带出来的小米,又该怎么用?
第一章:老房与日记
我捏着爷爷的遗嘱,指尖都在发紧。
城郊的老房子藏在一排老槐树后面,木门上的铜环都生了绿锈。
推开门的瞬间,灰尘裹着阳光扑过来,呛得我直咳嗽。
这地方我太熟了。
小时候暑假,我总趴在客厅的凉席上,看爷爷坐在窗台边修收音机。
他手指粗糙,却能把那些歪歪扭扭的零件摆得整整齐齐。
可现在,凉席没了,收音机也不见了,只有家具蒙着白布,像一个个沉默的影子。
我得把房子收拾出来,要么卖了,要么租出去。
爸妈走得早,爷爷是我唯一的亲人,他走了,这房子就成了空壳。
先从阁楼开始吧,爷爷生前总说阁楼放着他的“宝贝”。
木楼梯踩上去“吱呀”响,像是在抱怨。
阁楼里堆着旧箱子、破麻袋,还有我小学时的书包。
我蹲下来翻最底下的木箱,硬壳子硌了我的手。
抽出来一看,是本深棕色封面的日记,边角都磨白了,像块老树皮。
我坐在地上翻开,纸页泛黄,还有股淡淡的霉味。
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每一页都只写着一句话:“每月15号喂窗台上的花”。
字迹从工整到潦草,最后几页的笔画都在抖,像是写的时候手在颤。
我愣了。
爷爷这辈子,连仙人掌都养不活,怎么会突然记着“喂花”?
我爬起来,冲下楼去看窗台。
客厅的窗台,卧室的窗台,厨房的窗台……
每个窗台都积着厚厚的灰,连片落叶都没有,更别说花盆了。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是备忘录的提醒。
我点开,是爷爷去世前一周的通话记录。
那天他声音特别哑,反复跟我说:“默啊,15号别忘去窗台看看,别忘啊。”
当时我以为他是老糊涂了,随口应了声,现在想起来,后背突然冒冷汗。
我又跑回阁楼,把日记翻到最后一页。
除了那句“每月15号喂窗台上的花”,右下角还有个小小的画痕——像个圆圈,里面绕着几道线,看不清是什么。
我摸了摸画痕,纸页都被磨薄了,显然是爷爷反复画了很多次。
窗外的老槐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影子投在地板上,晃来晃去。
我抱着日记坐在阁楼的地板上,突然觉得这房子有点冷。
明明是夏天,却像有股寒气从脚底往上爬。
爷爷到底在记什么?
窗台根本没有花,他喂的是什么?
还有那个画痕,到底是什么意思?
15号……今天是12号,还有三天。
我咬了咬嘴唇,心里有个声音在说:等,等15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