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没接话,在笔记本上记下“需明确统计口径”,又给行政审批局打电话确认。最终,她在材料里加了括号说明,既体现改革成效,又不回避细节差异。
凌晨一点,苏晚关掉文档。窗外的路灯透过纱窗照进来,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想起今早母亲发来的消息:“周末回家吗?你爸包了饺子。”她回了个“可能加班”,对话框很快弹出母亲的语音:“忙归忙,胃药记得吃。”
材料通过分管副区长审阅那天,苏晚在茶水间遇上了张姐。
“小苏真厉害,市长材料都让她弄。”张姐端着马克杯,语气里带着点酸,“就是不知道李主任会不会觉得,抢了其他人的机会。”
苏晚的手顿了顿。张姐是办公室的老秘书,资历比她深,平时总爱说些“机关里做人比做事重要”的话。她笑了笑:“都是分内工作,李主任还教了我不少呢。”
“哎,你听说了吗?”另一个同事凑过来,“上次接待省厅,张副厅长夸你,李主任回去可没少念叨。”
苏晚没接话,把凉透的茶水倒掉,重新接了热水。她知道这些话像茶水间的水蒸气,看不见却无处不在。但她更清楚,能把材料写漂亮、把接待做周全,才是站稳脚跟的根本。
下午,李副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市长材料你做得不错,特别是数据这块,较真儿是对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盒子,“你上次说钢笔漏水,这个英雄100,试试。”
苏晚接过,金属笔身刻着细小的“为人民服务”。她想起刚入职时,李主任指着墙上的“严谨、高效、保密”六个字说:“秘书工作,就是领导的另一双眼睛。”
周五傍晚,苏晚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手机突然震动。是园区管委会的陈主任:“苏秘书,出事了!光伏组件厂的施工许可证被省里暂扣,说是环评材料有问题。”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个项目是今年招商的重头戏,市长汇报材料里专门提了“十月投产”。如果停工,不仅影响全年经济指标,更会让市长的汇报打了折扣。
苏晚立刻打车去园区。路上暴雨倾盆,雨刷器来回摆动,她盯着手机里的环评报告,发现是土壤检测数据引用旧了——项目所在地三个月前刚做完土壤修复,新报告还没同步到审批系统。
到管委会时,陈主任急得直搓手:“省厅那边说明天上午十点前必须补交新数据,否则许可证就黄了。”
苏晚翻出材料:“新报告在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他们下班前能盖章吗?”
“我去跑!”陈主任抓起外套。
“等等,”苏晚拦住他,“评估中心王科长是我大学师兄,我跟他打个电话,说明情况,让他优先处理。”
电话打通时,王科长的声音带着疲惫:“小苏?这么晚有事?”
“师兄,园区光伏项目的环评补件,能不能帮个忙?材料我让陈主任马上送过去,您看行不?”
“行,你发我邮箱,我让小李加班盖。”
雨越下越大,苏晚站在管委会门口,看着陈主任的车消失在雨幕里。她给李副主任发消息汇报进展,又给市长秘书发了条简讯:“光伏项目环评问题已协调,预计明早十点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