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军先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林大山有些犹豫:“建军,这私下交换,会不会被人说搞资本主义尾巴?要是被公社知道了,可就麻烦了。”
王秀兰也担心:“是啊,上次村东头的老张家,就是因为私下卖鸡蛋,被公社批评了,还罚了工分。”
林建军安慰道:“爹,娘,我不跟外人换,就跟周边村子的熟人换,而且只换村民需要的东西,不赚黑心钱。比如咱们村有人缺土布做衣服,李家庄有人缺玉米糁做饭,我帮他们换,大家都方便。”
这时,苏晓梅正好路过林家院子。苏晓梅是柳溪村的姑娘,比林建军小一岁,长得清秀,干活麻利,是村里的劳动能手,家里种了一亩多地的红薯。她听见林建军的话,停下脚步,笑着说:“林建军,你这个想法挺好的。我家的红薯今年收得多,红薯干攒了不少,我娘正愁没地方换玉米糁呢,要是你能帮忙换,我娘肯定愿意。”
林建军抬头看见苏晓梅,心里咯噔一下。苏晓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扎着两个麻花辫,脸上带着红晕,眼睛亮闪闪的,像山里的泉水。前世林建军忙事业,没来得及好好谈恋爱,后来结婚也是因为利益,从未有过这种心动的感觉。
“苏晓梅,你真觉得这个想法好?”林建军有些紧张,说话都有点结巴。
苏晓梅点点头:“当然好了。现在物资这么缺,大家各有各的难处,要是能互相帮忙,总比看着东西放坏了好。我家的红薯干,放久了会发霉,要是能换成玉米糁,我弟弟妹妹就能多喝点玉米粥了。”
林建军看着苏晓梅真诚的眼神,心里更有底了:“那行,我先去李家庄问问,看看有没有人愿意用土布换玉米糁。要是有,我就来告诉你。”
苏晓梅笑着说:“好,要是你去李家庄,我跟你一起去,我认识李家庄的表姐,能帮你搭线。”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带着家里的五斤玉米糁,苏晓梅带着两斤红薯干,一起去了李家庄。苏晓梅的表姐叫李桂兰,家里种了半亩棉花,织了不少土布,正愁没地方换粮食。
李桂兰看见苏晓梅,高兴地说:“晓梅,你咋来了?快进来坐。”
苏晓梅拉着林建军,说:“表姐,这是我们村的林建军,他家里有玉米糁,想换点土布;我家有红薯干,也想换点玉米糁。你家不是有土布吗?咱们看看能不能换。”
李桂兰一听,眼睛亮了:“太好了!我家的土布堆了不少,正缺玉米糁呢。五斤玉米糁换三尺土布,咋样?”
林建军心里算了算,三尺土布能做一件小孩的衣服,五斤玉米糁在柳溪村也不算多,这个交换很合理。他点点头:“行,表姐,就按你说的换。”
就这样,林建军用五斤玉米糁换了三尺土布,苏晓梅用两斤红薯干换了三斤玉米糁。两人离开李家庄的时候,苏晓梅笑着说:“林建军,你看,这样多好,大家都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林建军看着苏晓梅的笑脸,心里暖暖的:“是啊,多亏了你,不然我也找不到人换。”
路上,两人路过一片红薯地,苏晓梅叹了口气:“你看这红薯地,最近不知道咋了,叶子都黄了,还长了不少虫子,我娘都快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