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出京城,我抱着木盒,心中百感交集。回乡开办绣坊的愿望终于实现,但皇上交代的任务却如重担在肩。
路途漫长,我打开木盒,见里面整齐排列着各色丝线,色泽依旧鲜艳如新。盒底有一本绣谱,纸页已泛黄,但上面的图样精美绝伦,旁注着小字,笔迹清秀。
翻到最后一页时,我忽然愣住——那上面绣的,分明是三年前入我梦中的白衣女子,旁边却有一行小字:
“若遇传人,梦授技艺;三十年期满,真相见时。”
计算时间,从长安公主离家,到如今正好三十年整。我的心忽然狂跳起来,一个念头浮上心头:莫非这一切,都是早已安排好的?
马车忽然颠簸了一下,绣谱中飘落一片薄如蝉翼的丝帛。我拾起一看,上面绣着一幅地图,指向苏州城外某处山峦,旁注三字:
“云深处”。
我凝视着那片丝帛,忽然想起昨夜离宫前,老太监悄悄塞给我的字条:
“小心绣坊中人,非皆善类。”
窗外,故乡的山水渐近,而我心中却涌起莫名的不安。故乡似乎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简单纯朴的小镇,而即将成为一场未知奇遇的起点。
绣坊能否顺利开办?皇上交代的任务能否完成?那“云深处”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而老太监的警告,又暗示着怎样的危机?
一切答案,都等着我在故乡寻找。
第二章
我回到苏州已有月余。
故乡的风依旧温柔,吹过河面,带起粼粼波纹,也吹动了我新挂上的“阿绣绣坊”的招牌。那日归来,母亲抱着我哭了又笑,笑了又哭,邻里纷纷前来探望,好奇我在京城的见闻,更惊讶于皇上亲准的开办绣坊的恩典。
绣坊设在河边一座老宅里,原是镇上废弃的染坊,我用皇上赏赐的一部分金线银针换来了它的地契。收拾整顿的时候,在梁上发现一窝刚出生的燕子,我便留了一扇窗常年开着,许它们自由来去。
消息传开,前来学艺的姑娘们络绎不绝。她们中多是贫苦人家女儿,手指粗糙却眼神清亮,带着对刺绣最原始的向往。我倾囊相授,将梦中所得、心中所悟一一传授。渐渐地,坊中绣品也有了灵气,虽不及我手下的活灵活现,却也远超寻常绣品。
但皇上的嘱托,像一片阴云悬在心头。夜深人静时,我常取出公主所赠的木盒,反复端详那幅绣像和那片丝帛地图。“云深处”三个字如谶语般刻在脑中。
那日午后,我正在指点小莲绣牡丹花心,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就是这里!说是宫里都认可的绣坊,我倒要看看有多厉害!”一个尖利的女声刺入耳中。
我抬头,见几个衣着光鲜的女子走了进来,为首的约莫二十七八年纪,面容姣好却带着几分倨傲。我认得她,是镇上最大绣庄“锦云阁”老板的独女,名唤柳凤娇。从前我去她家绣庄卖绣品时,常遭她白眼。
“阿绣姑娘,听说你如今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了?”柳凤娇不请自坐,目光扫过坊内陈列的绣品,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讥笑。
我示意小莲去倒茶,平静道:“柳小姐说笑了,不过是侥幸得了陛下恩准,回乡传授技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