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初闻仙道 东海起宏愿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台,这是他统一六国后的第三次出巡。站在高台之上,面对浩瀚无垠的东海,四十三岁的始皇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局限。海天一色的景象让他既感震撼又生惶恐——纵然贵为天子,拥有万里江山,却难逃生死大限。
这时,齐人徐福上书言道:"臣徐福冒死启奏:东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所居。山上宫阙皆为金银所筑,珍禽异兽不可胜数,更有不死之药生于其间。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始皇闻言大喜,立即召见徐福。只见徐福仙风道骨,谈吐不凡,详述三神山景象,栩栩如生。始皇听得入神,当即下令:"朕准卿所奏。即刻征发童男童女三千人,百工技艺之人俱全,装载五谷种子、药材器具及各类物资,打造楼船五十艘,由卿率领东渡求仙。"
临行前,徐福又进言:"蓬莱仙药可得,然常有大鲛鱼阻道,其大如舟,吞舟噬人。愿请善射者百人,配备连弩,以备不测。"始皇不仅允准,更亲自率领卫士前往之罘,射杀巨鱼,为船队开路。
望着浩浩荡荡的船队渐行渐远,始皇对陪同的丞相李斯说:"朕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功盖三皇五帝。若得长生,将创万世基业,使我大秦永世不衰。"李斯唯唯称是,心中却暗叹:陛下已深陷方士幻术矣。
徐福船队一去经年,始皇日日望海期盼。令人在琅琊台建望仙亭,亭中设铜壶滴漏,命官员十二时辰轮流值守,详细记录海上异象,唯恐错过仙人降临之机。又在海边立巨石,刻"秦东门"三字,高达三丈,欲为仙人指路。
等待期间,始皇不耐寂寞,广招天下方士。燕人卢生、韩人侯公、齐人石生等纷纷入宫,皆言有长生之术。始皇皆厚待之,赐金帛宅邸,待遇胜过公卿。咸阳宫中,方士往来如织,炼丹之气终日不绝,整个宫廷笼罩在神秘氛围之中。
第二则:阿房宫中的炼丹秘术
为求长生,秦始皇不惜耗费巨资,在宏伟的阿房宫内专设丹房百间,命各地方士炼制金丹。方士侯生向始皇进言:"臣闻蓬莱有丹砂,可化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更能点化凡铁为金,谓之黄白之术。"
始皇即遣人往巴蜀、荆州等地大量采集丹砂、水银、雄黄等物,运至咸阳。又命收缴民间铜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立于宫前,云可镇邪辟恶。丹房中,鼎炉林立,最大的炼丹炉高达丈余,可容数人,终日烟火不绝。
方士以水银、朱砂、雄黄、曾青等物炼丹,采用九转七返之法,谓服之可长生不老。每开一炉,必行斋戒,设坛祭祀,仪式极其隆重。始皇常亲临观看,见炉中金光闪耀,异香扑鼻,更加深信不疑。
始皇每日服食丹药,初时觉精神焕发,不知实为汞中毒之兆。侍医夏无且冒险谏曰:"金石酷烈,非人五脏所能胜。陛下宜食五谷,养元气,保精蓄神,此乃长生正道。"始皇不纳,反将夏无且斥退,曰:"汝等俗医,安知仙家妙法。"
某日,方士炼出"九转金丹",云此丹经九九八十一天炼制,服之可白日飞升。始皇大喜,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于特筑的高台上服丹。然服后腹痛如绞,几欲昏厥。方士急解释:"此乃脱胎换骨之兆,陛下将蜕去凡躯,成就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