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原件的魅影
裂痕一旦产生,便难以弥合。李默开始在工作中频频“失手”。他无法再心无芥蒂地赞美那些粗劣的仿制品,甚至会在体验时,不可抑制地去寻找它们与“原件”之间的差距。
这种变化引起了同事小张的不解。“默哥,你最近怎么了?感觉有点挑剔啊。咱们干这行的,不就是帮大家用最少的钱,找点乐子吗?”
李默苦笑,无法解释那种内心深处的失落。那是一种味蕾被廉价香精破坏后,再也无法品尝真材实味的悲哀。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体验任务——评测一款名为“初心”的高端定制人生规划服务。这款服务价格昂贵得令人咋舌,号称拒绝“平替”思维,帮助客户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原件”人生目标。这在他们这个“平替”横行的世界里,简直是个异类。
为了做对比评测,李默获得了一次与“初心”创始人面对面咨询的机会。创始人的办公室坐落在一栋需要预约才能进入的老洋房里,室内没有炫目的科技感,只有满墙的纸质书和静谧的氛围。创始人是一位气质沉静的中年女性,名叫苏晴。
没有算法推荐,没有性价比分析。苏晴只是安静地听李默讲述他的工作、生活、以及那些被各种“平替”方案填满的过去。然后,她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李默,在所有这些‘差不多’的选择之外,你自己最初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哪怕它看起来多么昂贵和不切实际。”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李默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
他想起来了。大学时代,他曾痴迷于摄影,梦想着成为一名记录真实、捕捉瞬间的纪实摄影师。他渴望拥有一台徕卡相机,渴望去世界各地,用镜头讲述普通人的不普通故事。那是他的“原件”梦想。
但这个梦想,在“人生性价比算法”面前,显得如此“不划算”。摄影烧钱,成功率低,不如找个稳定工作。于是,他接受了“平替”方案:用高性能手机摄影平替专业相机,用修图软件滤镜平替暗房技术,用“图片库供稿”平替职业摄影师生涯。他将梦想打包封存,告诉自己,这样“也差不多”,还更轻松。
如今,那台梦想中的徕卡相机,早已被更便宜、功能更强大的“平替”机型超越。但他此刻才明白,他渴望的从来不是那台相机本身,而是拿起它时那份对真实和深刻的追求,是那种愿意为完美光影等待数小时的耐心,是那种不妥协、不将就的创作状态。
在苏晴温和而犀利的目光下,李默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原件”人生的魅影——那个本可能更加饱满、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意义的生命轨迹。那个轨迹与现在这个充斥着“仿制品”和“差不多就行”的人生,形成了残酷而鲜明的对比。
咨询结束,李默走出那栋老洋房,午后的阳光真实地洒在身上。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那不是“平替”带来的空虚,而是看清了“原件”存在后,对自身现状的深切不满。
第四章:崩溃:当“平替”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