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同村打工回来的二丫说的地址,秀娥找到了西工区的一家副食批发店。老板娘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打量她半天,皱着眉说:“我们要的是能搬货的,你这小身板行吗?”
“我行!我啥都能干!” 秀娥慌忙点头,生怕对方把她赶走。
老板娘叹了口气:“管吃住,月薪三百,干得好再加。”
秀娥就这样留了下来。批发店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每天清晨六点就得起床理货,货架从地面堆到天花板,酱油醋的坛子能装半个人高。她跟着老员工学搬货、点货、开单,手指被打包绳勒出一道道红印,晚上睡觉的时候钻心疼。
老板娘管饭,顿顿都是白菜豆腐,偶尔能见到点肉星。秀娥总是把肉夹给店里的杂工老张头,老张头无儿无女,腿有残疾,看她可怜,常偷偷教她算账。“丫头,这账得这么记,进货价、零售价、利润都得写清楚,不然要亏的。” 老张头用枯枝似的手指在账本上划着,秀娥学得认真,没多久就能独自管账了。
第一个月发工资,秀娥攥着三百块钱,手心都出汗了。她留了五十块当生活费,剩下的二百五全都寄回了家,汇款单附言栏里写着:“娘,我找到工作了,别给我找婆家。”
娘没回信,倒是爹托人带了话,让她在外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事别操心。秀娥拿着那张字条哭了半宿,第二天照样早早起来搬货。
批发店附近有个菜市场,卖菜的李婶看秀娥实在,常把卖剩的菜送给她。“丫头,看你这身子骨,得多吃点。” 李婶塞给她一把青菜,“我家闺女跟你差不多大,在厂里上班呢。”
秀娥跟李婶渐渐熟了,知道她老家也是豫西的,丈夫早逝,独自带着闺女在城里打拼。有次李婶进货时摔了腿,秀娥主动帮她看摊,每天收工后就去菜市场帮忙,记账、卖菜样样麻利。李婶感动得不行,教她认各种蔬菜,还告诉她哪些菜好卖、怎么保鲜。
这天晚上,秀娥正在店里对账,突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她出去一看,几个醉汉正砸店门口的货箱,老板娘吓得直发抖。秀娥想起老张头教她的,抄起旁边的扫帚挡在老板娘身前:“你们再闹我报警了!”
醉汉们愣住了,其中一个黄头发的上前推了她一把:“小丫头片子敢管闲事?” 秀娥没站稳,摔在地上,膝盖磕得生疼。就在这时,巡逻的民警来了,醉汉们慌忙跑了。
老板娘扶起秀娥,眼里含着泪:“以前看你柔柔弱弱的,没想到这么勇敢。” 从那天起,老板娘对她格外照顾,不仅涨了工资,还让她管店里的进货。
秀娥慢慢摸清了零售的门道:哪家的酱油味道好、哪家的洗衣粉销量高、什么季节该进什么货,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还发现,附近小区的老人多,买东西不方便,就主动提出送货上门。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打电话,她就骑着三轮车送过去,有时候还帮老人扛米扛面,分文不取。
小区里的张奶奶最疼她,常给她带自家做的馒头。“娥丫头比我家孙女还贴心。” 张奶奶摸着她的头说,“你这么能干,以后肯定有出息。”
秀娥把张奶奶的话记在心里,她开始攒钱,心里有了个模糊的念头:要是能有一家自己的店,让街坊们买到放心又便宜的东西,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