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返乡风波

2003 年夏天,秀娥揣着攒下的十万块钱回到了黄土塬。汽车驶进村子,她看着熟悉的老槐树,心里又激动又忐忑。这五年里,她只回过两次家,爹的腿好了些,弟弟的病也控制住了,娘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不少。

家里的土坯房翻新了,娘正坐在院子里择菜,看见她回来,愣了半天,眼泪掉了下来:“娥儿,你可算回来了。”

秀娥把带回来的礼物分给家人,拿出一沓钱递给娘:“娘,这是我攒的,给爹买点补品,再给小旺抓点好药。”

娘接过钱,手都在抖:“你这孩子,在外头肯定受了不少苦。”

晚上,秀娥跟娘睡在一个炕上,说起自己想在镇上开超市的打算。娘皱起眉:“女孩子家折腾啥?安安稳稳找个人嫁了多好。”

“娘,我想自己干点事。” 秀娥坚持道,“镇上现在还没有像样的超市,街坊们买东西都得跑县城,多不方便。”

爹在旁边听着,抽着旱烟说:“娥儿想干就让她干吧,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

得到爹娘的支持,秀娥立刻行动起来。她在镇上最热闹的街口租了个门面,原是三间小平房,她找人打通隔墙,刷上白漆,一下子亮堂了不少。她去洛阳的批发市场进货,骑着三轮车跑遍了大街小巷,从油盐酱醋到日用百货,一点点把货架摆满。

开张那天,秀娥特意请了镇上的锣鼓队,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吸引了不少人。可热闹过后,店里却冷清下来,一天下来营业额还不到一百块。秀娥心里着急,却没气馁。她想起在洛阳时的做法,主动给镇上的老人送货上门,还推出 “邻里特惠”,每天拿出几种商品打折。

有天傍晚,隔壁的王大爷来买酱油,不小心把瓶子摔碎了。他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我老婆子还等着酱油炒菜呢。” 秀娥赶紧递给他一瓶新的:“大爷,没事,这瓶我送您。” 王大爷不好意思地说:“那怎么行?我给你钱。” 秀娥笑着摆手:“下次您多照顾生意就行。”

这事很快传遍了小镇,街坊们都说秀娥实在,纷纷来她的超市买东西。秀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理货、收银、送货,忙得脚不沾地。晚上员工下班了,她还留在店里盘点对账,累了就睡在仓库的小床上。

娘看她辛苦,主动来店里帮忙,择菜、打扫卫生,成了她的 “后勤部长”。弟弟小旺病好得差不多了,也来店里管账,曾经的 “病秧子” 变得越来越精神。

这天,秀娥正在店里整理货架,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老张家的儿子张瘸子,当年娘差点把她嫁给他。张瘸子看着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又看看秀娥,眼里满是复杂:“没想到你真干成了。”

秀娥淡淡一笑:“都是街坊,以后多照顾生意。”

张瘸子点点头,买了瓶白酒走了。娘在旁边叹了口气:“当年委屈你了。” 秀娥摇摇头:“娘,我不怪你,要不是那时候,我也不会出去闯。”

超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秀娥又雇了两个员工。她坚持 “真货、低价、亲力亲为”,从不卖假货,哪怕利润少也保证品质。有次进货时,供应商给她推荐一批便宜的洗衣粉,说质量没问题,秀娥试了试,发现去污效果不好,坚决退了回去。“做生意得讲良心,不能糊弄街坊。” 她对员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