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渠道”部分,她只写了“员工发朋友圈,邀请朋友参加”——“朋友圈传播快,还不用花钱,多划算”。至于部门常用的高校社群、本地生活类公众号、线下海报这些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的渠道,她觉得“太麻烦,效果也不一定好”,干脆没提。
“预算表”更是随意,她凭着感觉填:“西瓜采购:2000元;冠军奖品(1台风扇):99元;其他物料(号码牌、纸巾):100元;总预算:大概5000块。”既没查西瓜的批发价,也没算参与人数对应的西瓜用量,更没预留应急资金——“差不多就行,预算写太高反而会被骂”。
周日晚上,林小满把策划案发给周姐,想让周姐“提前夸夸她”。周姐看完,连夜给她发了条消息:“小满,你这策划案有几个问题:第一,吃西瓜比赛和风扇的卖点没结合,用户可能只来比赛,不会关注产品;第二,产品体验时间太短,且没写引导方式,达不到推广效果;第三,宣传渠道太单一,很难触达目标用户;第四,预算没有明细,5000块的总额没有依据。你明天再改改,重点结合风扇的便携和性价比来设计环节。”
可林小满觉得周姐是“不懂创意”,回复:“周姐,我觉得热闹最重要,只要人来了,肯定能推出去。预算我大概算过,应该够了。宣传渠道太多反而乱,朋友圈就够了。”说完,她没做任何修改,直接把策划案保存好,准备周一交给张涛。
周一早上,林小满信心满满地把策划案放在张涛桌上。张涛翻开看了五分钟,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把策划案往桌上一摔,声音都提高了:“林小满,你这写的是什么?!”
全部门的人都被惊动了,纷纷抬头看过来。林小满吓了一跳,小声说:“张总,这是‘夏季产品体验日’的策划案啊,我觉得创意挺好的……”
“创意?”张涛拿起策划案,指着“活动流程”,“两个小时吃西瓜,半小时产品体验,你告诉我这是‘产品体验日’还是‘吃西瓜大会’?我们花时间、花钱搞活动,是为了让用户体验风扇的便携和性价比,不是为了看别人吃西瓜!”
他又翻到“宣传渠道”:“只发朋友圈?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学生和通勤族,你让员工发朋友圈,能触达多少?高校社群、本地公众号这些渠道为什么不用?你知不知道上次我们做高校推广,单靠社群就来了80多个精准用户?”
最后翻到“预算表”,张涛气得笑了:“预算‘大概5000块’?西瓜采购你写2000块,你知道现在西瓜批发价多少钱一斤吗?按200人参与比赛算,至少要500斤西瓜,批发价2块钱一斤,也才1000块!还有,总预算为什么是5000块?剩下的2801块你准备花在哪儿?预算没有明细,没有依据,财务怎么给你拨款?”
林小满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却还嘴硬:“我……我觉得吃西瓜能聚人气,人气高了,产品自然能卖出去。朋友圈宣传也能触达不少人……预算我就是大概估的,具体金额可以再算……”
“你觉得?”张涛打断她,“职场不是过家家,不能凭‘你觉得’做事!我们做策划案,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产品目标,每一笔预算都要有理有据,每一个渠道都要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你这策划案,既没结合产品卖点,又没考虑实际效果,还漏洞百出,根本就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