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周末相约渐渐成了习惯。他们一起探索城市角落,从老街区的二手书店到河畔的观景台。小雨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些约会,甚至开始留意生活中曾被自己忽略的美好细节。
然而,随着高考临近,小雨母亲决定关闭经营不善的面馆,带她搬去省城投靠亲戚。离别前最后一场见面,天空又下起了雨。
“我讨厌离别。”小雨低着头,雨水和泪水在脸上混成一片。
周阳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送你的离别礼物。”
里面是一枚手工制作的金属书签,形状是一片云,下面挂着几个极小的小雨滴。
“这样无论你去哪里,都有片小乌云陪着你了。”他笑着说,眼里却有不舍。
搬去省城后,小雨努力适应新环境。她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发现的小美好——早餐铺阿姨多给的一个煎蛋,公交车上陌生人善意的微笑。她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悄然改变,而这变化里处处有周阳的影子。
高考结束后的夏天,小雨回到故乡办理手续。走过那个公交站台时,她下意识停下脚步。令她惊讶的是,站台长椅上坐着个熟悉的身影。
“周阳?”
男孩抬起头,笑容一如初见般明亮:“我来履行约定。”
原来,周阳申请了小雨所在省城的大学。“不只是为了你,”他认真地说,“是你让我明白,与其被动等待生活的风雨,不如主动选择自己的天气。”
小雨从包里掏出那枚云朵书签:“我一直在用。”
“我知道,”周阳眨眼,“因为我也开始写日记了。”
天空突然飘起细雨,但这次小雨没有皱眉。她打开伞,示意周阳一起走进雨中。
“知道吗?”她说,“我现在觉得,雨也许真的是天空的礼物。”
两人相视而笑,并肩走入雨幕,走向未知却充满可能的明天。
省城的夏天,空气黏稠得如同化不开的糖浆,蝉鸣声嘶力竭地穿透窄巷里出租屋薄薄的窗玻璃。林小雨和母亲挤在亲戚家阁楼改造成的单间里,空间逼仄,仅能放下一大一小两张床和一张旧书桌。高考的压力像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每一天的呼吸。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在新城市找了一份在超市收银的工作,早出晚归,脸上的疲惫日益加深。小雨则把自己埋进题海里,唯有如此,才能暂时忘却环境的陌生和经济的窘迫。
深夜,台灯是唯一的光源。刷题间隙,小雨会习惯性地拿起那枚云朵书签,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微微缓解夏夜的闷热。她对着光,看那些精巧的小雨滴轮廓,思绪便飘回那个改变一切的雨天公交站,周阳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雨是天空的礼物。” 这句话,在当时听来天真甚至有些矫情,此刻却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她干涸的心田里悄然汲取着微弱的希望水分。
周阳的信,是她灰色调备考生活里最鲜亮的点缀。他的信不常来,大约每月一封,但每封都沉甸甸的,字迹飞扬跋扈,几乎要冲破横线的束缚,填满信纸的每一个角落。他写学校篮球赛的惊险逆转,写他发现了一条通往废弃铁轨的秘密小径,写他仰头看云时发现的奇异形状——像巨龙,像城堡,有一次他甚至说像小雨皱着鼻子生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