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茶馆里来了个特殊的客人。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襕衫,背着一个破旧的书箱,进店后四处打量,目光最终落在了李善德身上。
“敢问,可是当年的荔枝使李主事?”那人声音沙哑,带着几分试探。
李善德放下手中的茶壶,抬头望去。来人约莫四十多岁,面容憔悴,却有一双清亮的眼睛。他觉得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在下正是李善德,不知先生是?”
那人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李公,小人是南阳驿站的驿卒王二,当年您送荔枝经过南阳,是小人给您指的水路啊!”
李善德忙上前扶起他,心中百感交集:“原来是王兄弟,快起来,快起来坐。”
王二站起身,眼眶通红:“李公,这些年,小人一直在找您。当年安史之乱,南阳驿站被烧,小人侥幸逃了出来,一路颠沛流离,直到去年才回到长安。”
李善德给王二倒了杯茶:“都过去了,能平安就好。”
“可小人心里一直不安。”王二喝了口茶,声音哽咽,“当年您为了送荔枝,花了那么多钱,受了那么多苦,可最后……”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听说贵妃娘娘在马嵬坡……”
李善德沉默了。马嵬坡之变,他是后来听茶馆里的客人说的。唐玄宗为了平息兵变,赐死了杨贵妃,那串让他拼了性命送来的荔枝,最终也成了一场空。
“都过去了。”李善德轻声重复道,“如今这长安,不也慢慢好起来了吗?”
王二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块泛黄的楠木片,上面刻着“荔枝使”三个字。
“这是当年您落在南阳驿站的,小人一直替您收着。”王二把楠木片递给李善德,“如今物归原主,小人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李善德接过楠木片,指尖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忽然想起了天宝十四载的那个春天,想起了大明宫的敕令,想起了沿途的风雨。那些日子,像一场遥远的梦,醒来时,只剩下这枚楠木片,和满院的石榴花香。
日子一天天过去,茶馆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