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20 05:55:39

第三日傍晚,渔船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渭水码头。李善德抱着荔枝,一路狂奔,终于在贵妃诞辰的前一天,把荔枝送进了大明宫。

杨贵妃见了荔枝,笑得合不拢嘴,唐玄宗也龙颜大悦,当即封李善德为正七品上的殿中省主事,还赏赐了他百两黄金。李善德跪在地上,谢过圣恩,可心里却没有一丝喜悦。他看着殿上君臣同乐的景象,忽然想起了南阳驿站的暴雨,想起了白发老人的渔船,想起了沿途奔波的驿卒,只觉得这荔枝的甜味里,满是苦涩。

回到家时,陈氏正站在门口等他。见他平安归来,陈氏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夫君,你可回来了,我这几日都没睡好。”

李善德抱着妻子,轻轻拍着她的背:“我回来了,没事了。”

当晚,李善德把赏赐的黄金分给了阿罗憾和刘主事,又派人给南阳的老人送了五百贯。做完这一切,他坐在院子里,看着那株刚发芽的石榴树,忽然觉得无比疲惫。

几日后,安禄山的叛军攻下了洛阳,长安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文武百官,逃往蜀地。李善德没有跟着去,他带着妻子,搬到了曲江池边的小院里。

院子里的石榴树渐渐长大,每年夏天都会开出火红的花朵。陈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善德给他取名叫“李长安”,希望他能永远记住这座城市。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回到了长安。有人想起了李善德,想让他回朝廷任职,可他却拒绝了。他在曲江池边开了一家小茶馆,每天看着往来的行人,听他们讲着乱世的故事。

一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茶馆,点了一壶茶,对李善德说:“我还记得,当年你用一艘破旧的渔船,把荔枝运到了长安。”

李善德抬头一看,正是南阳的那个船主。他忙给老人斟了一杯茶:“老人家,你怎么来了?”

“我来长安看看,顺便来谢谢你。”老人喝了一口茶,笑着说,“当年你给我的一百贯,我用它修了一艘新船,如今日子过得很好。”

李善德看着老人,忽然笑了。他想起了当年的荔枝,想起了沿途的风雨,想起了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或许,这大唐的江山会有兴衰,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却能像曲江池的水一样,永远流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曲江池上,波光粼粼。李善德坐在茶馆里,看着儿子李长安和一群孩子在池边嬉戏,忽然觉得,这平凡的日子,比宫里的黄金和爵位,更让人安心。

他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老人续了一杯茶,轻声说:“老人家,尝尝这新采的雨前茶,味道还不错。”

老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点了点头:“好茶,好茶。”

茶馆外,石榴树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长安的黄昏。

曲江池边的茶馆,一开张便是十年。

李善德的头发添了些霜白,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可沏茶的手艺却越发精湛。每日天不亮,他就去西市的茶铺挑新茶,回来后坐在茶馆后院的石凳上,细细烘焙。陈氏则在茶馆里招呼客人,儿子李长安已经长成了半大少年,放学归来便帮着擦桌子、搬凳子,偶尔还会缠着父亲,听他讲当年送荔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