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浸染着青云宗外门杂役区。白日演武场的喧嚣与针对已沉淀下去,化作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在林知那间堆满杂物的狭小隔间里。
他没有点灯,双月的光芒被高墙阻挡,只有一丝微光从缝隙渗入,勾勒出他静坐的轮廓。体内那缕“文明寂灭星云”悬浮在深渊之上,缓缓旋转,如同微缩的银河,比白天凝实了一丝,却依旧微弱。精神力的消耗尚未完全恢复,太阳穴传来隐隐的胀痛。
明日,便是外门考核,登云梯。
他没有像其他备考弟子那样,或紧张地打坐练气,或反复演练法术。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如同老僧入定,意识却异常清明,在进行着最后的“盘算”与“锚定”。
第一,梳理底牌。
他逐项审视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1. 星骸之躯:1.5倍重力下的适应性,远超常人的坚韧(或许),以及那深不见底、吞噬灵气的丹田深渊——这是他的“负重”,也是他力量的“源头”,更是他无法走寻常路的根源。
2. 寂灭星核:钥匙与放大器。能共鸣引动深渊之力,关键时刻或可护主,但能量似乎有限,且动用风险极高。
3. 文明寂灭之力:目前唯一可主动调用的攻击性能量。威力惊人,涉及规则层面,但量少、消耗心神巨大、射程极短,是最后的杀手锏,非生死关头不可用。
4. 社会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这是他的“道基”。观察、分析、解构、建模、利用规则。这是他面对任何复杂环境(包括登云梯)的最大依仗。
5. 记录者的意志:穿越生死,见证文明终结而不崩溃的心神,是他在意志考验中最大的凭恃。
第二,评估威胁。
赵虎及其党羽,必然会在考核中发难。手段可能包括:在登云梯上借助规则进行干扰、挤压;在实战比试中安排强敌,甚至不惜下重手。他们的优势在于明面上的修为、人数以及对规则的热悉。
“他们视我为蝼蚁,欲借规则碾死。却不知,蝼蚁亦可噬象,关键在于找到规则的缝隙,以及……象的弱点。”
第三,制定策略。
对于登云梯,考验根基与意志。他无灵力根基,但他的“根基”是承载了一个世界死意的深渊,其“重”,其“寂”,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根基”。意志,更是他所长。他需要做的,不是与别人比拼灵力运转,而是适应并利用梯上的压力,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如同适应异界重力一般。
对于可能的干扰,他需保持绝对警惕,利用观察力预判,必要时,以“寂灭指”的威慑力逼退近身者。
对于实战……他暂无良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首要目标是保全自身。
思绪至此,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收藏的存储器。冰凉的触感传来,让他纷繁的心绪渐渐沉淀。
他将其取出,漆黑的外壳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他无法读取里面的数据,但它本身,就是一份沉重的“存在证明”。
“明天,”他对着存储器,如同对着一个沉默的战友低语,“我将踏上一条此界之人眼中的‘正道’。而我的道,始于你们的终结。”
他脑海中闪过地球最后时刻的画面,不是绝望,而是那奋力求存的倔强,是那记录到最后一秒的执着。那股意念,与丹田深处那点文明光点隐隐共鸣。
“我不是去证明什么,也不是去争夺什么。”他的眼神在黑暗中愈发坚定,“我只是要去看看,这条由‘死’而生的路上,究竟能走出怎样的风景。我要让这片星空知道,地球,并非无声无息地逝去。它的墓碑,还在行走,还在思考,还在……战斗。”
他将存储器紧紧攥在手心,仿佛从中汲取着力量。
随后,他不再思考明日具体的应对,而是将意识完全沉入体内,不再试图去引导或控制,只是单纯地去“感受”那片深渊,去“陪伴”那点星火,去“聆听”那缕星云旋转时发出的、唯有他才能感知的无声韵律。
他要在决战前,与自己的力量达成最深度的和谐。他要知道它们的“脾气”,它们的“界限”。
在这种深沉的入定中,时间悄然流逝。
外界,关于杂役林知一指洞穿试剑石、疑似身怀异宝或邪法的传言,在外门弟子中悄然扩散,为明日的考核增添了更多谈资与变数。赵虎所在的院落,灯火通明,显然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布置。
而在孤峰之巅,玄玑子遥望外门方向,指间掐算,喃喃自语:“寂灭为体,文明为魂,星核为引……明日登云梯,万千气象加身,无尽压力临体,是将其彻底压垮,还是……助其完成第一次真正的‘淬火’?”
夜色最浓时,往往意味着黎明将至。
当第一缕天光即将刺破云层,洒向那高耸入云、仿佛连接着天与地的登云梯时,林知缓缓睁开了眼睛。
眸中,再无迷茫与波澜,只剩下如古井般的深邃与平静,以及一丝潜藏于底的、面对未知挑战的锐利。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在重力下依旧有些沉重的肢体,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晨雾氤氲,笼罩着沉睡的山门。
他迈步而出,走向那人声开始鼎沸的考核聚集地,走向那条通往未知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阶的登天之路。
他的身影在雾中显得有些单薄,但每一步,都踏得异常沉稳。
长夜已过,序幕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