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凉透的承诺
苏晚沿着街边走了很久,高跟鞋的鞋跟敲在水泥地上,发出单调的声响,每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又疼又麻。帆布包还挎在肩上,里面的文件和钢笔硌得她肋骨发慌,可她没力气去碰,就像没力气去想停车场里的画面——那些画面像电影片段,在脑子里反复播放,陈默的笑、女人的侧脸、粉色盒子里的项链,每一幕都在撕咬着她的心脏。
路过一家早餐店时,里面飘出的粥香让她猛地顿住脚步。那香味和家里的很像,却带着陌生的烟火气,勾得她鼻子发酸。她想起八年前,陈默第一次带她回家,也是这样一个清晨,他妈妈在厨房里熬粥,他从背后抱着她,在她耳边说:“以后我让你每天都能喝到热粥,一辈子都让你暖着。”
那时的陈默眼里有光,说话时语气认真,她信了,信了整整八年。
她抬手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没有一条消息。以前她要是出门晚了,陈默总会发消息问她在哪,可今天,他连一句“文件送到了吗”都没问。苏晚点开和陈默的聊天记录,往上翻,满屏都是她的消息:“粥好了,记得喝”“晚上降温,多穿件衣服”“周末要不要在家吃火锅”,而陈默的回复大多是“好”“知道了”“加班,晚点回”。
原来从很久以前,他们的对话就只剩她一个人的热情了。
走到公交站时,苏晚终于没力气再走,扶着站牌慢慢坐下。旁边有个老奶奶带着小孙子,孩子手里拿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碗,正大口喝着粥,老奶奶一边擦孩子嘴角的粥渍,一边笑着说:“慢点儿喝,没人跟你抢。”
苏晚看着那个小碗,突然想起家里的“一辈子”瓷碗。她好像还没告诉陈默,那只碗只剩一只了——去年摔碎他的那只时,她蹲在地上捡碎片,手指被划了个小口子,陈默当时只是随口说了句“碎了就碎了,再买一对就是”,可后来他再也没提过买碗的事,她也没敢提,怕他觉得自己矫情。
现在想来,何止是碗,那些说过的话、许过的承诺,早就碎了,只是她一直不愿意承认,还在小心翼翼地捡着碎片,假装它们还完整。
公交来了又走,苏晚始终没动。直到太阳升到头顶,阳光晒得她后背发烫,她才慢慢站起身,朝着家的方向走。路过超市时,她走进去,在货架前站了很久,最后拿起一袋东北珍珠米——和家里的一样。她以前总说,陈默就喜欢这米熬的粥,软糯,养胃。可现在,她突然不知道,自己熬了八年的粥,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厨房的灯还亮着,灶上的砂锅依旧温着,揭开锅盖,里面的粥早就凉透了,红枣沉在碗底,像一颗颗被遗忘的泪。苏晚把粥倒进垃圾桶,动作很慢,慢到眼泪又一次掉下来,砸在瓷砖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她走到客厅,翻开那个夹着旅行攻略的日历本。第一页是三年前的,上面写着“等陈默升职,去云南”;后面的每一页,都记着她看到的洱海照片、古城小吃,还有她想象中两人一起散步的场景。苏晚一页页撕下来,扔进垃圾桶,和凉透的粥混在一起。
那些承诺,就像这凉透的粥,再也暖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