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室静了下来。雨水从屋檐滴落,嗒,嗒,嗒。

“因为阅卷老师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生动形象’。”林默展示了几份扫描卷,红色批触目惊心,“而有位考生写了段话...”他放大一份答卷,“她说‘击字是鹰的爪子撕开乌云,翔字是鱼的尾巴摆动星河’——这是满分答案。”

家长们伸长脖子看。张浩爸爸嘀咕:“这又不是标准答案...”

“但这是她自己的答案。”林默点开学生档案,“刘媛媛,去年考上北大中文系。她的读书笔记里——”投影仪映出笔记本照片,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夹着湘江采风的照片,“写了三个月江景观察日记。”

刘薇妈妈突然举手:“您怎么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写出这种话?我家薇薇只会背范文。”

“所以我们从字典开始。”林默举起那本磨边的《现代汉语词典》,书页间簌簌落下些干花标本,“‘击’字在甲骨文里是只手握着棍子,‘翔’字是鸟儿展翅的象形。当我们知道每个字的来处,才能找到去路。”

他发下稿纸:“现在请各位写写记忆里的江河。”

铅笔沙沙响。陈母迟迟不动笔,手机在掌心震动。忽然教室门被推开,浑身湿透的少年冲进来:“妈!我模型做好了——”陈宇愣在门口,怀中的航模滴着水。

林默接过航模:“正好,给大家看看你还原的湘江地形。”

三维投影在屏幕展开,江水随着陈宇的操作奔腾起来。有家长惊呼:“这不是谷歌地图吗?”

“我改写了渲染算法。”少年眼睛发亮,“根据1925年水文资料重建的,你看这里——”他指向江心洲,“毛泽东站的位置,应该能看见对岸的煤烟。”

陈母怔怔望着儿子。他刘海粘在额前,袖口沾着油墨,那种狂热神情只在解出奥数题时出现过片刻。

“所以诗人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林默适时引导,“不是凭空抒情,而是真看见了天地万物都在奋斗。”

下课铃响时,投影屏定格在学生作业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原来每首诗都是时空胶囊,打开就能听见当年的风声。”

家长们围住陈宇问技术细节,没人注意郑鹏飞出现在后门。他盯着那本被冷落的教辅,脸色阴沉。

陈母最后一个离开。她把教辅塞进包里,忽然问:“林老师,那本词典...能借我吗?”

雨又下了起来。林默收拾教室时,发现陈宇落下的航模。轻木骨架缠着铜丝,电池板上刻着小小字样:“给看懂江水的人”。

王校长的短信进来:“明天九点,会议室见。”

窗外,家长们聚在廊下争论。刘薇妈妈尖声说:“漂亮话能当分数吗?”张浩爸爸摇头:“但那个航模确实厉害...”话音被雨声吞没。

林默关灯锁门。黑暗中,词典静静躺在讲台上,纸页间夹着的桂花标本,散发出经年不变的淡香。

3

会议室空调嘶嘶送着冷风,长条桌上铺着蓝丝绒桌布,像一片被框住的天空。王校长坐在主位,左手边是赵启明和教研组长们,右手边空着两个位置——其中一个留给林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