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片刻后,手机亮起回复:“在刷题,没空。另外竞赛班要求用《古文鉴赏题库》,您课上会讲这个吗?”

林默站在十字路口。红灯倒计时闪烁,像某种读秒。他最终回复:“我会教你如何读懂一千年前的月光。这比题库重要。”

信号灯变绿时,他大步穿过斑马线。身后书店的霓虹招牌亮得刺眼,“状元书店”四个大字映在积水里,被脚步踏碎成一片粼粼的光斑。

2

秋雨初歇的午后,教学楼廊檐还在滴水,水珠串成透明帘幕,映出来来往往的身影。家长们踏着湿漉漉的大理石地面走进明德中学,皮鞋跟敲出急促的节拍,像无形的倒计时。

林默站在高三(7)班教室门口迎接。他特意换了件熨烫平整的白衬衫,第一粒纽扣严谨地扣着,仿佛这是一场重要的仪式。

“林老师是吧?”一位夹着公文包的父亲率先握手,手指粗粝有力,“我是张浩爸爸。咱们长话短说,您这不用教辅的教学法,高考胜算有几成?”

不等回答,另一位珠光宝气的母亲插进来:“刘薇妈妈。孩子暑假报了北京名师的网课,那边可是要求全套《清北计划》教辅,您看...”

林默微微颔首,递上打印好的教学大纲:“今天会详细说明。”

教室里的座位安排打破了惯例。课桌摆成环形,每张桌上都放着一本教材、一页空白稿纸和一支铅笔。后墙贴着学生们的随笔作业,墨迹未干的毛笔字写着:“我见湘江,湘江见我”。

陈宇母亲最后一个到。香奈儿套装外披了件羊绒大衣,手机贴在耳边不停应着“嗯,李局长您说”。她扫了眼教室布置,眉头蹙起,径直走向唯一空着的扶手椅——那本是林默给自己准备的。

“开始吧。”她挂断电话,下巴微扬,“我四点还要去教育局开会。”

林默关上门,雨声倏忽远去。投影屏亮起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黑白照片,湘江水声伴着苍凉的箫声流淌出来。

“今天我们都是学生。”林默走到环形中央,“请各位打开教材第七页,把自己想象成1925年的青年毛泽东。”

有家长笑出声,很快又噤声。刘薇妈妈已经开始用手机拍课件,手指飞快地给照片加标注发群聊。

“请问,”林默突然问张浩爸爸,“如果您站在橘子洲头,会看见什么?”

建筑商人愣住,下意识望向窗外:“吊车...楼盘吧。江景房现在一平八万了。”

哄笑声中,林默点头调出无人机航拍图:“这是现在的湘江两岸。而1925年...”照片切换为老地图,斑驳的墨迹勾勒出当年的码头与粮仓,“毛泽东看见的是破碎山河与希望之火。”

课件翻页,出现高考真题。陈母忽然开口:“林老师,跳过文学欣赏,直接讲答题模板吧。”她推过一本精装教辅,“这是省教研室编的,去年压中两道题。”

林默没有碰那本书:“您知道这道题去年全省得分率吗?”

他调出数据柱状图:“满分6分,平均得分2.7。但用模板答题的,没人超过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