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知道...”叶擎的话戛然而止。女孩转过身来,眼神是他从未见过的锐利。
“根据建筑结构力学推断,这栋楼的水管系统沿承重墙分布。”她抹去脸上的水渍,“现在请给我五分钟,我需要建立丧尸行为模式的马尔可夫链预测...”
她在控制台上快速演算,用机油画出概率分布图:“丧尸移动有0.78的概率遵循最短路径原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设置陷阱。”
队员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曾经只会尖叫的少女,如今像计算机般精准指挥:
“王猛,请在三楼走廊布置声波装置,频率设定为18.5kHz。”
“李医生,请准备医疗站,5.3分钟后将有伤员需要处理。”
“哥...”她看向叶擎,“请信任我的计算。”
接下来的行动如同精密数学实验。丧尸群被声波引诱至预定区域,提前设置的爆炸物高效清除威胁。当队伍零伤亡返回基地时,所有人看苏晚晴的眼神都变了。
数月过去,“先知”林小雨的名声在“曙光”基地已不再是传说,而是近乎神迹的现实。她的帐篷位于指挥中心旁边,里面没有豪华陈设,只有堆积如山的演算纸、一块占满整面墙的粗糙黑板(由废弃金属板打磨而成)、以及一台依靠柴油发电机维持的、能够连接基地内部局域网的老旧计算机。屏幕上永远滚动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代码和数学模型。
叶擎小队每次外出搜寻物资和清剿丧尸的任务路线,都必须经过她的演算。她给出的路径成功率高达92%,极大降低了伤亡率。基地指挥官张将军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如今的几乎言听计从,只因她从未出过错。
然而,这一天,苏晚晴在演算时,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黑板上画满了复杂的微分方程和概率云图。她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调取着基地周边所有传感器(主要是简陋的震动和声音监测器)传回的零星数据。这些数据杂乱无章,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但在她的模型里,却正逐渐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图景。
“不对...”她喃喃自语,笔尖在“混沌系统中的有序吸引子”模型核心公式上重重圈了几下,“干扰参数异常升高...空间向量出现聚合趋势...”
她猛地站起身,抓起旁边一个由废旧罐头改装的扩音器——这是她要求基地为她特制的,直通指挥中心和张将军的办公室。
“这里是林小雨!”她的声音透过扩音器,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瞬间打破了基地午后的相对宁静,“紧急情况!所有单位注意!”
指挥中心里,正在研究地图的张将军和几位参谋愣了一下,抬起头。
“小雨?怎么回事?”张将军按下通话键。
“将军,我刚刚完成对东南方向传感器数据的第37轮迭代分析。”苏晚晴语速极快,却清晰无比,“模型显示,一个规模巨大的尸潮正在形成。它们的行为模式并非随机扩散,而是受到一个未知的‘有序吸引子’影响,正以每小时3.2公里的平均速度,呈扇形向基地东南防线合围!”
参谋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低声嘀咕:“东南方向?侦察小队昨天回报说那边很安静啊。又是模型推演?”
张将军脸色凝重:“规模?时间?确认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