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感到一阵强烈的恶心,转身呕吐在积水中。当他擦嘴抬头时,房间里空无一人。中央石台上只留下了一小摊发光的液体,正慢慢蒸发消失。
他头也不回地跑向来时的隧道,甚至顾不上收集设备。攀爬出检修井时,杰克惊讶地看着他苍白的脸。
“李维?你看起来像是见了鬼似的。”
李维深吸着新鲜空气,雨点打在他的脸上。他回头看了一眼黑暗的井口,然后转向杰克。
“比鬼还糟,”他轻声说,“我觉得我遇到了神。”
杰克大笑起来,拍拍他的肩膀,“好吧,那你肯定是地下世界的神父了!来吧,我们去喝一杯,你给我讲讲这位神明长什么样。”
李维勉强笑了笑,爬进副驾驶座。车辆启动时,他最后瞥了一眼后视镜中的检修井盖,几乎确信自己看到了一缕微弱的光芒从缝隙中透出,然后又消失了。
那天晚上,在喝了三杯威士忌后,李维开始在他的工作日志背面画画,试图描绘出那个生物的模样,那些发光的符号,那个圆形房间的布局。但每一笔都显得虚假而夸张,就像拙劣的恐怖漫画。
最后,他撕下那页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有些经历无法用纸笔捕捉,只能留在记忆深处,悄悄改变着你对世界的认知。
入睡前,他最后一次检查了公寓的每个房间,莫名地确保所有水龙头都关紧了。黑暗中,他仿佛能听到一种细微的流水声,即使知道这不可能——他的公寓在五楼,所有管道都隐藏在墙壁内。
但声音持续着,轻柔而持久,像是一种承诺,也像是一种威胁。
李维闭上眼睛,试图忘记那张没有特征的脸和那些过长的手指。但他知道,有些事情一旦被知晓,就再也无法未知。
明天,他决定,明天他会回去那个地方,带上更好的设备,带上证人。他要证明那只是缺氧产生的幻觉,或是某种尚未查明的地下现象。
他要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务实、理性的管道维修工,而不是一个开始相信都市传说的傻瓜。
但即使这么想着,他内心深处知道,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三天后,李维站在同一个检修井前,这次不是独自一人。身旁是年轻的实习生麦克斯•韦伯,兴奋地摆弄着新发的多功能检测仪,以及丽莎•陈,部门的环境生物学家,对李维报告的那种发光菌类极为感兴趣。
“所以你确实认为那是某种新的生物发光真菌?”丽莎一边调整背包带一边问,她的装备里装满了采样瓶、培养皿和便携显微镜。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李维老实说,“但我从没见过那样的东西。”
麦克斯插嘴道:“你说那个‘神’有多大?七英尺?它怎么通过这些管道的?大多数管道直径不超过三英尺啊。”
李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已经在脑海里问了自己无数次。回去后的这几天,他研究了所有可能的地下空间结构图纸,甚至查找了历史上是否有关似遭遇的记录。结果寥寥无几——除了几个被轻易驳斥的都市传说和一篇关于地下缺氧导致集体幻觉的论文。
“我们下去就知道了。”李维最终说道,率先开始下降。
这次,隧道感觉不同。更冷,更潮湿,更……普通。没有那种甜腻的气味,没有异常的温度变化,墙壁上也没有发光的菌类。只是一条普通的下水道主干线,与他十五年来见过的无数条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