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了,外面站着的是陈琳。
她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色职业装,手里提着早餐和水果,头发扎成整齐的马尾,脸上带着一丝担忧。看到我这副模样,她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明强,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样了?”
我愣了愣,才想起陈琳。小学时他们是同桌,我数学不好,陈琳总在放学后帮我补习,还把自己的橡皮切成两半,分给我一半。后来初中毕业,两人去了不同的学校,就断了联系,前段时间同学聚会,才重新加上微信。
“陈琳?”我张了张嘴,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你怎么来了?”
陈琳没回答,推着我走进房间,把早餐放在桌上,又去卫生间拧了热毛巾,递到我手里:“先擦擦脸,吃点东西。我从同学那听说你的事,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热毛巾敷在脸上,暖意一点点渗进皮肤,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坐在桌旁,吃着陈琳带来的包子,喝着温热的豆浆,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这一次,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久违的温暖。
在陈琳的陪伴下,我慢慢振作起来。
我把小单间打扫干净,扔掉了空酒瓶子,重新联系了以前的客户。陈琳知道我缺资金,也知道我对建材市场的熟悉,便跟我说:“我认识一个做新型环保建材的老板,他最近在找本地合作伙伴,我帮你引荐一下吧?”
我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我现在负债累累,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筹码。可陈琳却鼓励他:“明强,你有经验,有人脉,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这就是你的资本。去试试,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见面那天,我特意穿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提前半小时到了约定的咖啡馆。把自己对本地建材市场的分析、未来的运营规划,都写在笔记本上,反复琢磨着怎么跟老板沟通。
当陈琳带着那位老板走进来的时候,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说起自己之前做建材生意的经历,说起对新型环保建材市场前景的判断,说起如果合作,自己会怎么打开本地市场。
老板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提出了几个问题,我都一一作答。
最后,老板伸出手,笑着说:“刘先生,你的规划很具体,也很有想法。我相信你能把这个市场做好,我们合作吧。”
我愣住了,看着老板伸出的手,又看了看身边微笑的陈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握住老板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谢谢!”
走出咖啡馆的时候,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陈琳看着我开心的样子,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我转过头,看着陈琳的笑脸,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意识到,在自己最黑暗的日子里,是陈琳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重新创业的日子很苦,却也充满了希望。
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天不亮就去工地考察,跟工人沟通需求;中午在工地食堂随便吃点东西,下午又马不停蹄地去谈客户;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整理资料,制定第二天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