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原本按部就班,直到那个下午,一场意外的辩论改变了轨迹。
我正坐在教室后排,观察着沈佳如何熟练地周旋于几个颇有背景的男生之间。讲台上,一位以严苛著称的老教授正在质疑一份关于消费心理学的调研报告。报告人是林薇薇。
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浅蓝色碎花裙,扎着简单的马尾,素面朝天,提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帆布包,整个人透着小地方人初到大城市的局促和青涩。然而,面对教授的咄咄逼人,她却没有丝毫怯场,而是镇定自若地调出原始数据,逻辑清晰、引证确凿地指出了教授引用模型中的一个关键漏洞。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纯粹的认真和一种不服输的光芒。
那一刻,她身上那种未被世俗沾染的韧性和智慧,让我印象深刻。
下课后,我“偶然”听到她与辅导员的对话。原来她来自一个偏远县城,是当地的高考状元,靠着助学贷款和每天打三份工才能勉强维持学业和生计。与沈佳那种急功近利的渴望不同,林薇薇的眼神里,有一种更纯粹的东西——对改变命运的努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脑中成型。腐蚀一朵带刺的玫瑰或许不足为奇,但让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彻底堕入欲望深渊,不是更能证明人性的不堪一击吗?这朵“小白花”,似乎比沈佳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满足我与苏晴赌约的胜负欲。
于是,我改变了目标。一场针对林薇薇的“完美人生”剧本,悄然翻开扉页。
4
接近林薇薇的过程并不困难。我伪装成同样家境普通、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偶然”在她打工的咖啡馆相遇,又“碰巧”租住了她隔壁的小房间。我刻意展现出的勤奋、踏实和对她的细心关怀,很快赢得了她的好感和信任。
改变她的行动,像一场精密策划的造星运动。我先是“偶然”发现她废弃素描本上充满灵气的画作,极力鼓励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然后,通过我暗中掌控的几家网络营销公司,她的账号开始获得“自然”流量推送,粉丝数从几百几何级跃升至数万、数十万。精心设计的“励志才女”人设,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默默,你看!有品牌方找我合作了!”一天晚上,她兴奋地举着手机跑到我面前,屏幕上是一条某小众艺术品牌发出的推广私信,眼睛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光芒,那光芒纯粹得让我心头莫名一紧。
我假装惊讶地接过手机,仔细查看:“真的吗?不会是骗子吧?现在这种骗局可多了。”内心却在冷笑,那家所谓的“品牌”,不过是我前几天刚刚注册的一家空壳公司。
然而,计划出现了第一个意外插曲。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家真实的、在业内小有名气的艺术品牌也注意到了林薇薇的潜力,发出了合作邀请,条件颇为优厚。这打乱了我的步骤。
我不得不暗中施压,利用家族影响力,让那家真实品牌迫于压力主动撤回了邀请。同时,让我控制的空壳公司提出一份看似更加慷慨、回报更丰厚的合同。
林薇薇起初有些犹豫,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默默,我觉得有点奇怪。那家大公司之前沟通得很积极,怎么突然就没消息了?而且这家新公司,条件好得有点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