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继续录:

“你们在广告里看到的那个老头,是我。

可那碗泡馍,不是我做的。

我三年前就被调离厨房了。

现在的‘贾师傅泡馍’,是中央厨房量产的冷冻包,门店加热八分钟上桌。

他们用了我的名字,却删掉了我的手,我的火,我的心。”

声音颤抖了一下,我没停。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这汤是怎么来的——

请告诉他:

这不是标准化的结果,

是我用四十年,一点一点煨出来的。”

按下停止键时,天已经黑了。

我把U盘插进电脑,新建一个文件夹,

命名为:《真味勿删》

我知道,这一按下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第7章:快递寄出那天,下着雪

我站在离家三公里的邮政局门口,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包裹。

收件人:@卫大锤说真话 直播间,京城总部。

寄件人:贾道然。

雪落在肩头,没化。

风吹得脸生疼。

里面是一封信、一张U盘、一份打印版《真味录》节选。

信里只有一句话:

“请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吃的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这封信可能石沉大海。

也许他们会当成碰瓷,直接扔掉。

也许没人听那段42分钟的录音。

也许“甄香”会说我造谣,反告我侵权。

但我不怕了。

我想起去年冬天,孙子来家里吃饭。

他指着电视里的广告喊:“爷爷!你在甄香上班吗?”

我只能笑笑:“那是别人做的。”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骗子。

用我的脸,卖着别人的汤。

我看着邮筒的投递口,恍惚间,像是在嘲笑我的嘴。

我抬手,把包裹投了进去。

“哐当”一声,落到底。

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至少,我说过了。

回家路上,路过一家“甄香”门店。

玻璃窗内暖光通明,服务员笑容标准,顾客低头刷手机等餐。

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广告:

“贾师傅亲授秘方,古法慢炖十三小时。”

我停下脚步,看着自己在屏幕里说:“这味道,是家。”

雪还在下。

我站在那儿,站了很久。

第8章:卫大锤团队:又一个碰瓷的?

助理小李拆开包裹,皱眉:“又是碰瓷的吧?”

他随手扔在桌上。

晚上加班,编导王姐顺手点开U盘。

音频响起——

苍老的陕北口音,缓缓讲述“如何听汤泡判断火候”。

她戴上耳机,听到了第37分钟。

眼眶红了。

她转头问小李:“这人是谁?”

“不知道,就写了‘贾道然’。”

王姐打开电脑,搜“甄香 贾师傅 广告”。

画面跳出:

那个捧着泡馍说“这味道,是家”的老头——

和音频里的人,一模一样。

她猛地站起来:“快!剪视频!”

可主编卫大锤拦住了她:“等等。这是大品牌,万一人家告我们造谣?”

王姐急了:“你听听这段录音!那是活生生的手艺人在说话!”

卫大锤摇头:“我们不是媒体,是直播间。搞不好,整个号都得封。”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

王姐盯着那段波形图,忽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