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咱们天天喊‘捍卫消费者权益’,卖货时也说‘只推真品’。

可如果连一句真话都不敢发——

那‘卫大锤’这三个字,不也是个包装吗?”

卫大锤沉默了五秒,点了头:“发。出了事,我担着。”

视频连夜剪辑完成。

标题定为:《预制菜背后的人》。

黑底白字滚动:

“这道泡馍,曾经是有灵魂的。”

“他们复制了我的手,却删掉了我的心。”

“你们不怕标准化,怕的是说实话。”

凌晨两点,点击发布。

王姐看着进度条走完,轻声说:

“贾师傅,我们替你说出口了。”

第9章:42分钟录音,让全网破防

视频上线那天,我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张孙子的照片。

窗外灰蒙蒙的,京城的春天总带着沙尘。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下、两下、三下……

不是电话,是短信,是微信,是App推送,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卫大锤说真话 直播间发了新视频。

标题就一行字:《预制菜背后的人》。

黑底白字缓缓滚动:

“这道泡馍,曾经是有灵魂的。”

“他们复制了我的手,却删掉了我的心。”

“你们不怕标准化,怕的是说实话。”

我没点开,不敢看。

我把手机扣在茶几上,起身去厨房烧水。

可刚拧开煤气灶,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推送:

“#谁偷走了我们的味道# 爆上热搜第一”

我愣住了。

手指发抖地点进视频。

画面里,是我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同时还播放着我颤抖的声音:

“文火慢煨两小时,气泡如鱼眼;武火十小时,似蟹沫;文火收汁一小时,汤色金黄……”

镜头切到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在超市货架前哭:

“我儿子六岁,对苯甲酸钠过敏。可‘儿童营养餐’配料表写‘复合防腐剂’——哪个是苯甲酸钠?我看不懂!”

另一个画面,是个独居老人躺在医院病床上,输液管滴答作响。

画外音说:“吃了过期预制菜,急性肠胃炎住院。”

评论区炸了。

@吃货小王:“原来我们吃的不是手艺,是PPT。”

@上班族阿杰:“昨天还在公司团建吃‘贾师傅泡馍’,今天一看视频,胃里翻江倒海。”

@退休教师老赵:“我吃过真正的贾道然泡馍,那是2008年在榆林。现在这家店,骗老人小孩!”

播放量数字跳得飞快:

100万 → 500万 → 1亿 → 2.3亿!

我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

不是因为委屈,是因为——

终于有人听见了。

第10章:两个电话

电话是下午三点打来的。

和视频爆上热搜,是同一天。

一个女声,标准普通话。

礼貌得像念稿。

“贾先生您好,我们是甄香集团法务中心。注意到近期网络上出现以您名义发布的信息,可能与您的代言合同存在出入。”

她顿了顿。

“建议您通过官方渠道沟通,确保信息准确。”

我看着窗外,手机还在震,是央视新闻的推送。

“广告里那碗泡馍,不是我做的。”我问,“这信息,准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