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盯着它们,一个模糊的念头,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破土而出。

如果……我干脆破罐子破摔呢?

我没有模特,我自己上。

我没有高级的背景,我就去找最市井、最有人味儿的地方。

他们说我土,我就土给他们看。

他们觉得“星尘”和花棉袄不搭,我就偏要把它们搭在一起。

我拿出手机,开始搜索镜都的地图。

我略过了那些网红打卡地,略过了那些高楼林立的商业区。我的手指,最终停在了一个地方。

东四条胡同。

那是镜都有名的老城区。地图的照片上,是灰色的砖墙,盘根错节的老槐树,还有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

那里没有高级感,只有生活。

第 6 章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

天还没亮透,我把花棉袄和“星尘”系列都装进一个大包里,背上我那台用了好几年的旧相机,就出了门。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又换了两趟公交,我才找到东四条胡同。

胡同口很窄,两边是斑驳的灰砖墙,墙头上长着几丛野草。往里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有煤炉的烟火味,有早点铺子油条的香味,还有老房子里散发出的那种潮湿的木头味。

这味道很熟悉,像我老家的巷子。

我找了个没人的角落,换上了花棉袄。

然后,我拿出“星尘”系列的项链,戴在脖子上。冰冷的金属贴着皮肤,和温暖的棉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又戴上了手镯和耳环。

我拿出相机,调好参数,把它架在一个石墩上,设置了延时自拍。

深吸一口气,我走进了镜头里。

胡同里的人们,开始注意到我这个奇怪的闯入者。

一个蹬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大爷,路过我身边时,车蹬得慢了些,好奇地打量着我身上的红配绿。

一个穿着围裙的大妈,端着一盆刚洗好的菜从院子里出来,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对我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早点铺的老板,一边炸着油条,一边扯着嗓子跟熟客聊天。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气腾腾的满足感。

我没有刻意地去摆姿势。

我就在胡同里走。

我靠在掉漆的红漆木门上,门上贴着已经褪色的福字。

我蹲在墙角,逗一只懒洋洋晒太阳的橘猫。

我站在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前,看着那一串串裹着糖稀、晶莹剔透的山楂。

阳光透过老槐树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身上的花棉袄,在这片灰色的背景里,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那些“星尘”配饰,也好像变了。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像从这片人间烟火里,凝练出的一点点星光。它们反射着胡同里的景象: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晾在窗外的花被单,还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

我拍得很投入,几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这是一项关系到我能否留下来的工作。

我只是在记录。记录这件棉袄,和这个地方,一种奇妙的融合。

拍到中午,相机没电了。

我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翻看今天拍的照片。

照片里的我,表情很放松,眼神里有光。那不是演出来的。

我给这组图起了一个名字:《人间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