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09-28 00:50:32

这件事对强强触动很大。他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拼命为他们这些山里孩子争取一个未来。他也第一次意识到,“读书无用论”在大山里是多么有市场,而改变这种观念,是多么艰难。

“强强,”那天晚上,林慧摸着儿子的头,眼神里充满了期盼,“你要好好读书,不仅是为了你自己能走出大山,也是为了让更多像石头一样的孩子,看到读书的希望。”

强强重重地点了点头,小小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他的心里,第一次升腾起一个清晰的目标:他要努力学习,他要走出大山!他要去看看父母口中那个广阔的世界,然后,他还要回来,像父母一样,帮助更多的山里孩子!

2 泥泞中的求索

时光荏苒,强强渐渐长大,升入了高年级。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但他的劲头却越来越足。他像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他知道,对于山里孩子来说,读书是走出大山最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路。

青峰小学的条件依然简陋。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用塑料布糊上,风一吹哗哗作响;夏天漏雨,地上摆满了接雨的盆盆罐罐。课本是城里淘汰下来的,纸张泛黄,字迹模糊。没有像样的教具,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

但这并没有阻挡强强求知的渴望。白天,他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晚上,家里的煤油灯(后来才通了电,但电压不稳,经常停电)下,他一遍遍演算习题,背诵课文。父母是他最好的老师,无论他遇到什么难题,父母总能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

张强常常对强强进行“挫折教育”。他故意出一些很难的题目让强强做,当强强百思不得其解,有些泄气的时候,张强才会点拨他。张强说:“学习就像爬山,越是陡峭的地方,越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遇到困难就退缩,永远也到不了山顶。”

林慧则更注重培养强强的人文素养。她给强强讲历史故事,教他写诗,鼓励他把山里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林慧说:“强强,知识不仅仅是用来考试的,它更是用来丰富你的内心,开阔你的眼界的。一个有文化、有情怀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强强的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青峰小学的“第一”,在整个县里,甚至市里,可能什么都不算。

机会终于来了。五年级那年,县里举行小学生数学竞赛。张强觉得这是个让强强开开眼界的好机会,便鼓励他报名参加。为了准备竞赛,张强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几本奥数书找了出来,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强强“开小灶”。

强强如获至宝,一头扎进了数学的海洋。那些奇妙的解题思路,复杂的逻辑推理,让他着迷。他常常学到深夜,连做梦都在解方程。

竞赛那天,张强特地请了假,带着强强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赶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班车。这是强强第一次离开青峰村,第一次看到那么宽阔的马路,那么多的汽车,那么高的楼房。县城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新奇,也让他更加感受到了大山的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