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线中,仿佛看到了李敏小时候的样子。
那一年,我带着她们姐妹俩去公园,李琴吵着要吃冰淇淋,我给了她钱,让她自己去买,嘱咐她看好妹妹。
结果她买完就自己跑去玩滑梯,把只有五岁的李敏一个人丢在原地。
等我找到李敏时,她正无助地站在人群中,攥着小拳头,嘴唇紧紧抿着,眼里含着泪,却一声不吭。
从那时候起,她就是这样,隐忍、懂事,从不给我添麻烦。
而我,却总是下意识地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
甚至因为李琴更会撒娇卖痴,我总是不自觉地偏爱她多一些。
我真是个糊涂的母亲。
直到今天,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我才终于看清。
不是所有血缘,都代表着亲情。
有些人,只是挂着女儿名号的讨债鬼。
02
在ICU待了三天,我被转入了普通病房。
这三天,李敏几乎是寸步不离。
因为病房规定家属不能过夜,她就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蜷缩着将就。
每天一到探视时间,她总是第一个冲进来。
她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精神却始终紧绷着。
一转到普通病房,她立刻就忙碌起来。
早上天不亮,她就打来热水,用温热的毛巾仔仔细细地帮我擦拭身体,从脸到脚,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我的身体因为病痛而虚弱无力,她就扶着我,一点点帮我翻身,防止长褥疮。
医生嘱咐要多按摩腿部防止血栓,她就每天雷打不动地给我按摩半小时,力道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我感到舒缓。
隔壁床的病友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羡慕地对我说:“李老师,你这个女儿可真是太孝顺了,比我们家那个臭小子强多了。”
我看着李敏忙碌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她不仅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包揽了所有和医生沟通的活儿。
每次医生查房,她都拿着个小本子,跟在后面,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药的用法和副作用,她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然后她会再条理清晰地复述给我听,生怕我听不明白。
有一次,护士来换药,看到李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都忍不住夸她:“你女儿比我们护士还专业,真是太细心了,我们很少见到这么尽心的家属。”
李敏只是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继续给我削苹果。
苹果被她用小刀削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整齐地码在盘子里,还插上了牙签。
她总是这样,默默地做着一切,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
相比之下,大女儿李琴的“关心”,就显得格外刺耳和虚伪。
她每天会固定在下午四点打来一个电话,雷打不动。
电话一接通,总是那几句开场白。
“妈,今天好点了吗?”
“医生怎么说啊?”
“吃得下东西吗?”
我还没回答完,她的话题就开始跑偏。
“哎,妈,你这一病,我真是愁死了。你说你一个人住那老房子,万一再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啊?”
“那房子也住了几十年了,线路都老化了,要不……等你好点了,找人重新装修一下?也安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