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林薇在那位女警的轻声安慰下,柔弱地坐进警车后座,车窗缓缓摇上,隔绝了外面的一切。但在车窗完全关闭前,我似乎看到她抬起眼,朝着我站的方向,极其短暂地瞥了一眼。
那眼神,平静,深邃,带着一丝……探究?
我僵在原地,手脚冰凉。
诅咒般的“真实之耳”,这一次,没有带来恶心和绝望,而是带来了足以致命的……真相。
而我,这个被迫的知情者,是该转身逃离,还是走向那更深、更黑暗的漩涡中心?
我像一尊石像般僵立在原地,直到那辆载着林薇的警车尾灯消失在街角,才猛地喘过气来,仿佛刚从水下浮出。冷汗已经浸透了衬衫的后背,紧贴着皮肤,带来一阵阵寒意。
周围的议论声、警笛的余音、记者对着摄像机的播报声,混杂在一起,变得模糊而遥远。我耳朵里嗡嗡作响,只剩下林薇那句清晰、冷静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心声在反复回荡:
【下一个……该把她藏在哪里好呢?】
“她”?下一个受害者?林薇不仅杀了人,她还在冷静地策划着下一次犯罪!那个在镜头前哭到几乎晕厥、需要人搀扶的脆弱形象,竟然是精心伪装的画皮!而画皮之下,是一个以杀戮为乐、甚至享受这种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感觉的恶魔!
我该怎么办?
冲进警察局,抓住一个看起来最像好警察的人,告诉他:“我能听见女人的心声!我听到受害者闺蜜心里在想下一个杀人地点!”?
他们会把我当成疯子,还是……直接当成嫌疑人?一个能“准确”描述凶手心理活动的人,太容易被怀疑是同伙,或者干脆就是真凶在故布疑阵。我的“能力”根本无法证明,只会让我陷入更大的麻烦。
逃离这里?买一张最早的车票,逃到天涯海角,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可那个眼神……林薇上车前那看似随意的一瞥,像一根冰冷的针,刺进了我的记忆里。那是探究,是评估,甚至带着一丝……玩味。她看到我了吗?她注意到我这个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因为过度震惊而僵直)的陌生男人了吗?
如果她注意到了,以她那种精密、冷酷的思维,会不会把我列为潜在威胁?一个连环杀手,会如何处理威胁?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致命的困局。知情,却无法求助;逃避,可能意味着更快的死亡。
接下来的几天,我活得如同惊弓之鸟。上班时,我无法集中精神,Lisa主管的任何一句看似平常的吩咐,都能让我心惊肉跳,生怕听到她心里更具体的“清除计划”。走在街上,任何一个女性的目光,都会让我下意识地绷紧身体,害怕听到下一个恶毒的评判,或者……更糟的,与谋杀相关的念头。
我疯狂地搜索着关于连环杀人案的所有新闻。警方公布的线索很少,强调案件正在侦破中,呼吁市民提供线索,但同时也提醒独居女性注意安全。媒体报道开始转向分析凶手的心理画像,称之为“高智商、有强烈控制欲、可能具有一定反社会人格的冷血杀手”。
这些描述,与我“听”到的林薇,惊人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