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笑了。

保证。

在财务眼里,“保证”这两个字,是最不值钱的废话。

我们要的不是保证,是凭证。

我回到那个修缮校舍的视频。

手指在评论区停了很久。

打字,删除,再打字。

最终,我发出了一条评论。

没指责,没质疑,甚至还带着一点请教的口吻。

“大山哥您好,视频很感动,项目也很有意义。作为财务人员,出于专业习惯,想请教一下,这次修缮项目的详细预算表出来了吗?比如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的具体构成和占比。谢谢您。”

发完,我把手机扔到一边,去给自己倒了杯水。

我知道,一颗小石子,已经丢进了池塘。

2

水还没喝完,手机开始震。

不是一下,是持续不断地嗡嗡嗡。

我拿起来一看,通知栏快爆了。

全是评论回复。

点开,我的那条“请教”评论下面,已经盖了几十层楼。

“楼主什么意思?这时候谈钱?”

“众人皆醉你独醒?众人皆善你独精?”

“一看就是没捐钱的,在这里装理中客。”

“大山哥累死累活,你倒好,坐办公室里敲键盘质疑上了。”

“管理费?什么管理费?大山哥都是自己贴钱在做!”

风向一边倒。

我成了那个在葬礼上问遗产怎么分的人。

不合时宜,冷血,没人情味。

有人开始翻我的主页。

还好,我主页干干净净,除了转发过几条我们“春G”基金的年报,什么都没有。

“哟,还是个同行?春芽基金的?没听说过。”

“不会是看大山哥火了,过来蹭热度的吧?”

“这手段也太低级了。”

我没回复。

我知道,跟情绪上头的人讲道理,没用。

他们在乎的不是真相,是维护自己“善良”的感觉。

任何试图破坏这种感觉的人,都是敌人。

我刷新了一下。

我的评论被踩到了下面,快看不见了。

新的热评是:“不要理那个杠精,我们继续支持大山哥!”

“大山哥”本人,还没出现。

这很正常。

这种级别的网红,身边一定有团队。

我的评论,他们肯定第一时间就看到了。

现在不回复,是在观察,在衡量。

如果我只是个无足轻重的路人,他们会选择冷处理。

等热度过去,我的评论自然就沉了。

但我不能让它沉。

于是,我发了第二条。

这次,我直接在视频底下重新发了一条主评论。

“再次请教大山哥,也是替广大捐款人问一句。既然是个人账户收款,那是否有第三方机构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和审计?如果没有,后续公示的账目由谁来证明其真实性?这也是为了保护您自己,避免未来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这条评论,比上一条更狠。

上一条问的是“预算”,是项目执行层面的问题。

这一条问的是“监管”,是项目合法性的根基。

一个公益项目,如果没有监管,那就是个黑箱。

钱怎么进,怎么出,全凭项目方一张嘴。

这下,评论区的风向开始变了。

之前骂我的人,火力弱了一些。

有几个中立的用户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