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呃,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我觉得这位朋友问得有道理。”

“是啊,我们捐钱也是想让钱真正用到孩子身上,有监管总比没有好。”

“支持大山哥,也支持公开透明。”

团队下场了。

一个ID叫“大山哥助理小李”的账号回复了我。

“这位朋友您好,感谢您的关心。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山哥的人品就是最好的保证。至于您提到的监管,我们后续会邀请村委会和几位捐款代表共同监督。请您放心。”

这个回复,滴水不漏。

把“人品”和“保证”又搬了出来。

还拉上了“村委会”和“捐款代表”当挡箭牌。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都是虚的。

村委会,说白了就是几个人。

捐款代表,怎么选?谁来选?选出来的人懂财务吗?

这根本不是监管,这是找几个自己人来背书。

我看着这条回复,笑了。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我打发了。

他们错了。

我等的就是他回复。

只要他回复,这个话题就沉不下去。

我敲下了第三个问题。

“谢谢小李的回复。那么,具体负责校舍修缮工程的施工方是哪家公司?是否签订了正规合同?该公司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这些信息应该可以公示吧?毕竟工程质量关乎孩子们的安全,相信大家都很关心。”

这个问题,是死穴。

如果他们是正规操作,找了有资质的施工队,签了合同,那这些东西公示出来,只会增加项目的公信力,他们没理由拒绝。

但如果……他们根本没打算正规操作呢?

比如,找几个村里的亲戚,随便搭个草台班子,花十万块,报五十万的账。

那这些东西,他们一个字都拿不出来。

这条评论发出去后。

对面,沉默了。

那个叫“小李”的助理,再也没出现。

3

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我的第三条评论,像一块巨石,砸进了之前还算和谐的鱼塘。

这次,没人骂我了。

之前那些骂我最凶的账号,全都安静如鸡。

评论区的风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扭转。

“卧槽,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对啊,施工方是谁?别最后盖个危房出来。”

“我突然有点慌,我刚捐了五百……”

“楼主好专业,感觉不是一般人。”

“等一个大山哥的正面回应。”

我的评论被顶得越来越高。

很快,就冲到了热评第一。

点赞数从几十,变成几百,然后几千。

称呼也变了。

从“楼主”、“那个杠精”,变成了“这位朋友”,最后统一成了“姜老师”。

“支持姜老师,我们有权知道真相!”

“姜老师别怕,我们顶你!”

“坐等大山哥团队给姜老师一个说法。”

我看着屏幕,表情没什么变化。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网络上的支持,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现在需要做的,不是享受这些追捧,而是把火烧得更旺。

我点开那个“大山哥助理小李”的头像,看他的主页。

里面只有几条转发大山哥视频的动态。

但他的关注列表里,有一个叫“星海传媒”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