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次我在网上看到Burberry为了维护品牌形象,烧毁了价值2860万英镑的库存,当时还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明白其中的无奈 。奢侈品最怕“掉价”,频繁打折会让品牌形象受损,反而影响长期销售。我隔壁的二手店因为天天打折,最后连正品都被客户当成假货,关门大吉了。

为了处理库存,我尝试了各种办法。参加奢侈品展销会,交了5万的展位费,只卖出两只包;找网红直播带货,坑位费3万,销售额才2万,还被粉丝质疑“卖假货”;甚至联系了公益机构捐赠,对方却嫌“款式太旧”,只收了10只包。最绝望的时候,我把一批成色不错的LV包以低于成本价20%的价格卖给了尾货商,看着转账记录,手都在抖——那可是我真金白银收来的货。

库存压垮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团队信心。员工见货品卖不动,提成拿得少,陆续有人离职,最后只剩下两个老员工。会计劝我:“李总,别撑了,库存这么多,资金链迟早要断。”我嘴上说“再等等”,心里却比谁都清楚,这堆“烫手山芋”早晚会把我拖垮。

4 货源:真假难辨的“灰色迷宫”

做奢侈品这行,货源就是生命线。可正品货源的门槛比登天还高,我只能在“灰色地带”小心翼翼地试探,却还是一次次掉进陷阱。

2022年初,我认识了做“水货”生意的刘哥,他说能拿到欧洲专柜的正品,价格比国内低30%。“都是留学生代购回来的,走保税仓清关,绝对合规。”刘哥给我看了报关单和采购凭证,上面的公章一应俱全。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打了100万货款,订了10只劳力士日志型腕表。

可等了一个月,货还没到。刘哥说“海关查得严,要延期”,又让我补50万“清关费”。我感觉不对劲,托人去保税仓打听,发现根本没有我的这批货。等我找到刘哥的仓库,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堆伪造的报关单。报警后才知道,这是个专门针对奢侈品商家的骗局,刘哥用同样的手法骗了5个经销商,涉案金额高达800万。

这次被骗让我元气大伤,流动资金彻底断了。为了活下去,我只能冒险和一家“复刻工厂”合作,卖“高端仿品”。工厂老板保证:“我们的货是‘顶级复刻’,皮质和走线和正品一模一样,支持专柜验货。”我再三强调“必须告诉客户是仿品”,老板拍着胸脯答应。

刚开始生意确实不错,1000多块的仿品卖3000块,每月能赚几万。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有个客户买了只仿品香奈儿,转头就以“假货”为由把我告上法庭,要求退一赔三。原来他是专门“碰瓷”的,拿着鉴定报告索赔,我只能赔了他9000块。更糟的是,市场监管局找上门,说有人举报我卖假货,没收了所有仿品,还罚了5万。

我赶紧和复刻工厂解约,可老板却威胁我:“你要是敢断货,我就举报你之前卖仿品的事。”我花了2万“封口费”,才把这事摆平。经此一事,我再也不敢碰仿品,只能回到正品的赛道上,哪怕步履维艰。

后来我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代购联盟”,里面有几十个在欧洲、日本的代购,能共享货源。联盟的规矩是“先款后货”,每次拿货至少50万。2022年秋天,我订了一批日本中古店的爱马仕,打了80万货款,可收到货后发现,3只包是“修复过的事故包”——原本的皮面有破损,被重新贴了皮,鉴定报告也是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