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姜醒,一个在非营利组织混日子的财务志愿者。
工作就是对着一堆发票和报表,把小数点对齐,人生比我办公桌上的仙人球还无聊。
直到一个叫“甘泉计划”的公益项目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视频里,大山里的孩子,破旧的教室,配上催泪的BGM,煽情文案写得比我年终总结还长。
同事们哭得稀里哗啦,一边抹眼泪一边扫码捐钱,好像晚一秒,山里的孩子就得饿着肚子写作业。
只有我没捐。
我放大了他们那张号称“公开透明”的资金预算图。
那张图做得真漂亮,就是经不起算。
于是,我在他们那条点赞十万加的推送底下,客客气气地留了三句言。
三句关于行政成本、资金托管和审计报告的废话。
然后,天就塌了。
他们说我是没有善心的杠精,是踩着别人苦难博眼球的键盘侠。
发起人亲自打电话,想请我“喝杯咖啡,聊一聊”。
我去了,还带了支录音笔。
这是一个用计算器戳破伪善的故事。
别跟我谈情怀,谈情怀伤钱。
我的善心很贵,只给值得的账本。
1
我办公桌上的仙人球,养了三年,一朵花没开过,刺倒长了不少。
跟我的脾气一样。
我叫姜醒,在一家叫“绿芽”的非营利组织做财务志愿者,没工资,管一顿半死不活的午饭。工作内容是核对全国各地报上来的公益项目支出凭证,说白了,就是看发票。
一张发票,从左上角的编号,到右下角的盖章,在我眼里,比帅哥的腹肌还有吸引力。
数字是世界上最诚实的东西。它不会骗人,不会讲故事,不会哭。
下午三点,办公室里一片抽泣声。
坐在我对面的小米,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正抱着手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一边哭,一边在手机上狂点,嘴里还念叨着:“太可怜了,太可怜了。”
我把一张餐饮发票从一堆交通票里抽出来,抬头看她,“哭什么?偶像塌房了?”
小米红着眼睛,把手机递给我,“醒姐,你看这个‘甘泉计划’,他们要去给西部山区的孩子建净水站,你看这些孩子,喝的都是泥水……”
手机屏幕上,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短视频。
镜头摇晃,一个瘦小的女孩,正趴在浑浊的水坑边喝水。慢动作,特写,水滴从她干裂的嘴角滑落。背景音乐是那种一听就能让人想起童年不幸的大提琴曲。
视频结尾,一个穿着干净冲锋衣,长相周正的男人,对着镜头,眼神悲悯。
“我们不求您的赞美,只求您动动手指,给孩子们一口干净的水。一块钱,就是一瓶矿泉水。一百块,就能为一个孩子提供一整年的健康水源。”
男人叫方卓,是“甘泉计划”的发起人。
评论区已经疯了。
“已捐800,绵薄之力,愿孩子们安好。”
“看哭了,方老师是真正的圣人!”
“不支持不是人!已经转发到所有群!”
捐款通道的进度条,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往上涨,短短半天,已经突破了三百万。
小米哽咽着说:“醒姐,我也捐了两百,是我这个月的生活费。你快看,太感人了。”
我没说话,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跳过那些催泪的镜头,直接拉到最后面,那里有一张所谓的“资金预算公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