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国了?新闻上说他要指导国家队备战明年奥运会...”
我面色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十年了,我终于回来了。
接机口处,中国摔跤协会的领导们已经等候多时。张会长热情地迎上来:“陈教练,欢迎回国!我们都盼着您来指导我们的队员呢。”
握手寒暄后,一群记者涌了上来,闪光灯不停闪烁。
“陈教练,这次回国是长期发展吗?”
“有传言说多家欧洲俱乐部高薪聘请您,为什么选择回国?”
“您被称为‘点石成金’的教练,有什么独家训练秘诀吗?”
我微微抬起手,记者们安静下来。
“我很高兴能回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平静地说,“每个运动员都有潜力,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发现并发挥这种潜力。没有什么点石成金,只有科学训练和坚持不懈。”
简洁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后,我在助理的护送下准备离开。突然,一个年轻记者挤到前面,话筒几乎戳到我面前:
“陈教练,有知情人士透露,您十年前曾经是国内一名普通农民工,这是真的吗?您能分享下如何从工人成为冠军教练的经历吗?”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我,等待我的反应。
协会领导的脸色有些尴尬,显然没想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
我沉默片刻,缓缓摘下墨镜,直视着那名记者:“是的,十年前我确实在工地工作。人生有很多条路,只要不放弃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说完,我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戴上墨镜,转身离开。
这一幕被现场记者完整拍下,当晚就登上了热搜第一。
农民工逆袭冠军教练#
陈默十年逆袭路#
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网络上一片哗然,我的故事被扒了出来,当然都是零碎的信息。人们只知道我十年前在工地干活,后来偶然机会接触体育,出国学习,最终成为著名教练。但具体细节无人知晓,这更增加了神秘感。
回到协会安排的公寓,我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北京的夜景。手机里不断传来消息提示音,各种邀请、采访请求、合作意向...
我都置之不理,只点开手机相册里唯一保存的一张照片——五岁的甜甜笑着抱着小熊玩偶,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笑容。
十年了,我的甜甜现在应该十五岁,上高中了。
她过得好吗?还记得我这个不合格的父亲吗?会不会...已经忘了我?
我心里一阵刺痛,关掉了手机。
第二天,国家队训练基地,所有队员整齐列队欢迎我的到来。这些中国最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们用好奇又怀疑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个传说中能点石成金的教练。
我扫视一圈,目光落在一名略显紧张的年轻队员身上。
“你,出列。”我指向他。
队员犹豫了一下,走上前来。
“全力进攻我。”我说。
队员愣住了,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教练,我是全国冠军,可能会伤到您...”年轻人有些为难。
我淡淡一笑:“试试看。”
年轻人犹豫片刻,然后突然发起进攻。但在接触的瞬间,我以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将他制服在地,全程不到三秒。
全场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