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看着下方忙碌的人影,心里泛起一阵愧疚。它看到一位老渔民蹲在码头,用粗布擦拭着渔船的甲板,嘴里念念有词:“桦加沙啊桦加沙,轻点来吧,今年的收成还指着这船呢。”它看到超市里的居民们囤着矿泉水和方便面,货架上的手电筒被一扫而空;看到志愿者们背着救生衣,在社区里张贴台风预警通知,挨家挨户提醒老人关好窗户。
“我不想伤害他们。”桦加沙的旋转慢了半拍,南侧的云系微微松散。
“你无法停下脚步,但大地会接住你。”季风轻轻拂过它的云团,“人类早已学会与风暴共处,他们的准备,就是对你的回应。”
9月23日傍晚,桦加沙的中心抵达阳江以东约550公里的海域。它能清晰地看到海岸线的轮廓——珠三角城市群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像一串散落的珍珠,却很快被它的雨带吞没。此时的它已经得知,自己登陆时的最大风力可能达到15级,阵风超过17级,会给华南地区带来暴雨、大风和风暴潮三重影响。它深吸一口气,将最后一批水汽纳入环流,眼区变得更加清晰,螺旋雨带也织得更密,像为登陆准备的战袍。
夜里,它路过汕尾沿海。这里的空气燥热得让人窒息,海面平静得反常——这是台风来临前的“风暴眼平静”。桦加沙忍不住抖了抖云团,细密的雨丝落了下来,像是提前打招呼。汕尾气象站的雨量计很快跳至50毫米,地面泛起浅浅的水光。一位值班的气象员盯着雷达屏幕,喃喃道:“桦加沙,明天见了。”
第三章 登陆时的相拥
9月24日清晨,阳光被厚重的云团彻底遮蔽。阳江沿海的天空从鱼肚白迅速转为铅灰色,再到墨黑色,仿佛被一只巨大的手捂住了天空,才上午九点,就暗得像深夜。桦加沙的中心位于阳江市东偏南230公里处,正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疾驰,虽然受近海冷水层影响,强度略有减弱,但最大风力仍有16级,中心气压940百帕,威力不减。
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它右侧的“危险半圆”——这是台风环流中风力最强、降雨最猛的区域,这里的风力可达14至17级,阵风更是超过17级,破坏力堪比当年的“山竹”。珠海的情侣路上,海浪已经越过堤岸,拍打着人行道上的栏杆,发出“砰砰”的巨响;江门的老街里,居民们用木板钉死窗户,沙袋堆在门口,像筑起一道小小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