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轻轻合上,李大山在黑暗中睁开眼,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一道苍白的光痕。他想念老伴了,想念那些不需要言语就能被理解的日子。
“秀英啊,”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喃喃自语,“要是你还在,该多好。”
第二章:梧桐树下的回忆
第二天清晨,玉梅照例来给父亲送早餐时,发现老人已经穿戴整齐,正坐在梧桐树下的长椅上发呆。
“爸,这么早就在外头,着凉了怎么办?”玉梅急忙拿来外套给父亲披上。
李大山摆摆手:“不冷。玉梅,你看这梧桐树,还是你妈当年挑的。她说梧桐象征长寿,能活好几百年呢。”
玉梅挨着父亲坐下:“记得小时候,我和玉兰经常在树下写作业,妈就在旁边纳鞋底。”
“是啊,转眼你们都当妈了。”李大山叹了口气,“时间过得真快...”
父女俩沉默了一会儿,玉梅轻声问:“爸,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为什么总想着离开我们呢?”
李大山望着梧桐树粗壮的树干,良久才开口:“你妈走后的这些日子,我看着你们天天为我忙前忙后,心里不好受。玉兰请假带我看病,耽误工作;你天天来回跑,连和志刚散步的时间都没有。我成了你们的累赘。”
“爸!您怎么这么想?”玉梅握住父亲粗糙的手,“照顾您是我们心甘情愿的。”
李大山摇摇头:“父母爱子女,当为之计深远。我看着你们为我付出这么多,心里既感激又愧疚。我都八十了,活够了,你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玉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一直的“任性”,背后藏着的全是为人父母的深情。
那天下午,玉梅把妹妹叫到一边,转述了父亲的心里话。姐妹俩商量后,决定召开一次家庭会议。
周末,全家聚在一起。玉梅先开口:“爸,我们知道您是为我们着想。但您想过没有,您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的精神寄托。有您在,我们姐妹俩才有理由常常见面,互相支持。您是我们这个家的中心啊。”
玉兰接着说:“是啊爸,我虽然有时候抱怨工作忙,但每次来看您,跟您说说话,心里的压力反而减轻了。您就像我的定心丸。”
女婿们也纷纷表态。大女婿王志刚说:“爸,玉梅来照顾您我从来没意见。反而看她为您忙碌的样子,让我更敬重她。”
小女婿张建军笑道:“说实话,有时候我还羡慕玉兰能常来看您呢。我父母都不在了,把您当亲爸孝敬,我心里踏实。”
孙辈们虽然不太理解大人们的复杂情感,但也争相表达对爷爷的爱。小外孙明明说:“爷爷,您可不能走,我还想听您讲妈妈和小姨小时候的故事呢!”
李大山看着围坐在身边的一家人,眼眶湿润了。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照顾者,却没想到自己也在为家庭提供着情感纽带。
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李大爷继续住在老房子,但姐妹俩不必天天来,每周来两三次就够了;家里一些小事情让李大爷自己做,保持他的自主权;周末家庭聚会照旧,但要简单些,不让姐妹俩太劳累。
更重要的是,大家同意尊重李大山的意愿,开始认真调研养老院的情况,承诺如果找到合适的,会考虑让他短期居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