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菲在我旁边,已经开始吸鼻子了。

我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视频的拍摄手法很专业,运镜、构图、配乐,都是商业广告片的级别。那个小女孩的眼神,纯真又渴望,精准地戳中了城市人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视频不长,三分钟。结尾,画面定格在一群孩子黝黑的脸上,他们齐声对着镜头说:“谢谢叔叔阿姨!”

灯光亮起,方远的眼眶红了。

台下,不少女士已经开始抹眼泪。

“这个小女孩,叫小草。”方远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去她们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那里的教室,没有暖气,窗户上糊着塑料布,风一吹,就呼呼地响。孩子们的手,都生了冻疮。可是,他们的眼睛,比我们见过的任何宝石都要亮。”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平复情绪。

“他们问我,老师,电脑是什么?他们说,听村里出去打工的哥哥说,电脑里什么都有,有高楼大厦,有动画片,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亲手摸一摸电脑的键盘。”

说到这里,他拿起话筒,走下舞台,慢慢地在宾客之间穿行。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家里可能不止一台电脑。我们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用iPad上网课。电脑对我们来说,是工具,是日常。但对他们来说,是梦想,是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的窗。”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人的心上。

他走到一个看起来像企业家的男人面前,停下脚步。

“王总,我知道您的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更新最高配置的电脑。您说,我们能不能,也给这些孩子们,一个触摸世界的机会?”

那位王总立刻站了起来,脸色涨红:“方老师,您别说了。我捐二十万!”

掌声响起。

方远没有表现出欣喜若狂,他只是庄重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声“谢谢您的善意”。

然后,他继续往前走。

“李太太,您的女儿在英国留学,我知道您每天都会跟她视频。您说,我们是不是也该让山里的妈妈,能通过屏幕,看一看在外打工的儿子?”

那位李太太,眼圈通红,直接拿起桌上的牌子:“我捐三十万!”

又是一阵掌声。

气氛被彻底点燃了。

方远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准地拨动着每一个人的情绪。他不说“捐钱”,他说“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不谈“金额”,他谈“善意”。

小菲在一旁激动地拽着我的胳膊:“程真,太感人了!我们也捐点吧?”

我看着她那张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脸,问她:“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五千……”

“房租多少?”

“两千五。”

“那你准备捐多少?”

“我……我捐五百?”她有点不确定地说。

我没说话,只是把一块提拉米苏推到她面前:“先吃点东西,别饿着肚子感动。”

方远在全场走了一圈,战果累累。捐款的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大屏幕上的数字,像心跳一样飞速上涨。

最后,他回到了舞台上。

“谢谢,谢谢大家。”他再次鞠躬,“我知道,爱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今天,无论您捐多捐少,哪怕只是一个转发,一次关注,都是对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